|
|
|
|
|
2008-10-15 本報記者:方燁 實習生:蘇志梅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當前,中國北方第一大煤炭港口——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量已經達到833.5萬噸,遠遠超過秦皇島煤炭庫存警戒線750萬噸。與此同時,國內各電解鋁企業也大都壓了一個月左右的產量庫存。此外,我國還有不少于17萬輛的轎車正安安靜靜地躺在生產商或經銷商的倉庫中。還不止這些,現在是家電庫存增加,建材庫存增長,服裝庫存上漲,機床行業庫存加大,甚至連一度價格持續走高的化肥都出現了倉儲空間不足的現象。總之一句話,當前我國工業企業普遍受困于庫存的持續增長。 由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監測的中國制造業PMI指數體系中,有一個指數叫做產成品庫存指數,該指數的作用是可以借助企業的直觀判斷來反映產成品庫存的升降。從該指數來看,7、8、9月持續攀升,先是47.8%,再是49%,隨后是50.5%,這是該指數從2005年1月以來首次上升到50%以上。從監測指標設定上講,超過50%意味著該指標正在進入擴張階段。 從20個受調查的行業來看,有7個行業的產成品庫存指數達到50%以上。個別行業,如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該指數高達60%以上。從727家受調查的企業反饋來看,反映產成品庫存比上月上升的企業比重,最近三月以2-3個百分點的增幅逐月攀升,7、8、9三月分別為18.5%、20.8%和23%。這些數據都說明,產成品庫存上升的趨勢不容忽視。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監測高級經濟師陳中濤分析,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生產相對較快,而需求相對不足。同樣在中國制造業PMI指數體系中,還有一個指數叫做生產指數,該指數通過對企業的調查來反映生產快慢。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來看,二者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研究,相關系數達到98%。但是二者變化雖然方向相同,既同升同降,但變化卻不同步,主要是變化的幅度不同。以9月份為例,生產指數比上月上升5.9個百分點,達到54.6%,而新訂單指數比上月上升5.3個百分點,達到51.3%,兩相比較可見,生產指數無論是升幅還是從指數本身,都比新訂單指數高。這說明,生產相對較快,需求相對不足。這種不協調性最近幾個月來比較明顯,成為產成品庫存上升的主要原因。 陳中濤認為,結合我國多數工業產品供過于求已成為一種常態,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有可能帶來兩個變化:一是制造業整體效益下降;二是產品價格下跌。這兩種情況,對當前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都不是利好消息,會進一步加劇中小企業發展的困難,對穩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也較為不利。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685億元,同比增長19.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達17.6個百分點。 “結合這些數據來看,我們認為,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出發,從穩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角度出發,對這個問題應予引起關注。”陳中濤說,“我們建議有關部門繼續采取適度的刺激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措施,著力增強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深度發掘我國經濟增長內在潛力,降低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依賴。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任憑世界經濟風云變幻,我國都能從容應對、游刃有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