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海市靜安區一幢名叫嘉里中心的商務樓創造稅收超過1億元。如今,創稅超過1億元的“億元樓”開始在上海星火燎原。這些“億元樓”,大大提高了上海經濟增長的“容積率”——由于內涵特質的提升,使上海得以在有限的空間資源內,不斷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億元樓”開始星火燎原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靜安區有9個樓宇稅收過億元,其中國泰君安大樓創造稅收24.75億元,同比增長5.7倍,南京西路上著名的恒隆廣場、中信泰富、梅龍鎮“金三角”分別創稅10.59億元、4.84億元、1.74億元,分別增長45.9%、37.9%、14.3%。 上海市發改委去年對9個中心城區及浦東新區做的一項“樓宇經濟發展課題”發現,“樓宇經濟”已成為部分中心城區的支柱性財源。靜安、盧灣、黃浦區內前30幢重點樓宇稅收占全區稅收比重分別達到56%、50.9%和38.5%。 “盧灣區的陸地面積只有7.5平方公里,但含金量極高,上半年上海50幢稅收‘億元樓’中,盧灣就占了10幢!睋R灣區招商辦主任陳昌鳴介紹,樓宇經濟已成為盧灣的經濟支柱,占全區稅收比例的六成多。 除了淮海中路上瑞安廣場、中環廣場、香港新世界、金鐘廣場等一大批寫字樓組成的“黃金街區”,全國聞名的上海時尚地標“新天地”街區更成為炙手可熱的樓宇經濟“制高點”,今年上半年該區域的“企業天地”辦公樓就創造了9億多元稅收。
總部經濟催生“天價樓宇”
靜安區現代服務業辦公室徐惠民表示,上海發達的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是“樓宇經濟”賴以繁榮的基礎。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亞太地區總部、大中國地區總部放到上海,國內大型民營企業也在逐步將他們的管理、研發、營銷、投資等總部搬遷到京滬等大城市。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7年底,上海已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總部,18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65家跨國公司投資性公司以及244家跨國公司研發中心。 陳昌鳴表示,盧灣區集中精力打造“聚焦總部型、行業領袖型、知識密集型”為特點的樓宇經濟,目前已經聚集了58家全球知名企業總部、近百家世界500強企業、上千家跨國公司。 根據戴德梁行2007年第四季度房地產研究報告,由于市場吸納強勁和上市供應量不足的共同影響,上海寫字樓平均空置率不斷下跌,租金則隨之上揚。浦東陸家嘴、靜安、徐匯區甲級寫字樓空置率均在0.6%以下。 由于各區經濟基礎和稟賦不同,上海的“樓宇經濟”也呈現不同特色。靜安、盧灣等中心城區主要引進管理總部類高質量、大規模的企業,虹口區的北外灘定位于現代航運業集聚區,吸引了航運交易、信息服務等航運業上下游的知名企業入駐,形成了港運大廈等特色樓,閘北區的交通運輸業和普陀區的現代物流業也日益成型。上海的“樓宇經濟”呈現既有競爭、又有錯位,互相促進的良好格局。
成就現代服務業“效益高地”
今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國內成本上升、信貸緊縮等壓力導致我國沿海地區普遍出現了增長減速的現象。在內外擠壓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圍繞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而“樓宇經濟”正是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抓手,其數量增長、結構調整的微妙變化,也反映出上海現代服務業含金量的提高。 上!巴鉃┲行摹弊赓U部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商務樓2002年啟用后一兩年中,諾基亞、惠普等國際制造業500強在租賃戶中占了很大比重,但近年來,諾基亞的租賃面積已從3000平方米降至1000平方米。反之,現代服務業中的高端產業如金融、信息、航運服務等對高租金承受能力較強的企業比重不斷增加。如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租賃面積已從4000平方米擴充至2萬平方米,員工從300人增至1000人以上。 “我們不斷在做‘騰籠換鳥’的工作,通過漸進的結構調整,進一步增強盧灣‘樓宇經濟’的含金量!北R灣區對外經濟委員會主任朱民說。 靜安區的統計也顯示,今年上半年,法律咨詢業、金融、投資管理及咨詢服務業等行業貢獻稅收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會計、審計服務業,研發、設計服務業貢獻稅收增幅則分別達到142%和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