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廣東省正遭遇30年來最嚴重的缺電局面,用電緊張成為影響珠三角企業正常生產的頭號障礙。為此,政府推出特殊措施——“錯峰用電”,以緩解電力緊張。近年來廣東省每年用電高峰期都會經歷嚴重缺電,珠三角企業只能紛紛錯峰用電應對。(新華社發) |
隨著珠三角用電緊缺、匯率變化和次貸危機給對美貿易帶來的影響以及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等新的背景條件的變化,珠三角企業,特別是紡織品、鞋、家居等行業,正經受著內外部環境的改變所帶來的陣痛,外貿出口陷入困境。企業呼吁政府能創造更為寬松的外貿環境。 據廣州海關統計,2008年第一季度廣東省外貿出口總值86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6%,同比增速回落12.2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服裝、塑料制品、玩具、鞋類等一些附加值較低、缺乏定價權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較大沖擊。記者采訪了解到,企業主要面臨三大困境。
大面積缺電:企業正常生產頭號障礙
廣東省經貿委副主任李向明說,目前珠三角企業正經歷著30年來廣東省遭遇的最嚴重的缺電局面。除了冰雪災害因素的影響,季節性枯水期,也導致了廣東8922座小水電站被迫停業。同時,電煤、油價上漲讓珠三角接近300萬千瓦的小機組不能正常運行。目前,廣東省仍面臨著上百萬千瓦的電力缺口。春節過后,政府發布特殊應對政策——“開四停三”,即開工四天停工三天,以“錯峰用電”緩解電力緊張。 廣東佛山南海兆利企業是一家紡織品原料出口實體。該企業董事長楊中清說,缺電已經對企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為應對錯峰用電的情況,廣東佛山南海兆利今年買了六臺發電機,然而,這也僅僅能滿足工廠以往正常用電的50%。 紡織行業是用電需求較大的行業。楊中清說,“我的廠每月用電量達到300萬度,24小時不能停電,一旦斷電,所有線都會斷頭,而重新接好線頭就需要幾百工人花費好幾個小時。同時,紡紗要求恒溫恒濕,重新調試空調也得兩個多小時。” 停電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企業不能開工,訂單交貨日期卻在迫近,很多企業都感到很“頭痛”。一些買不起發電機和柴油的中小企業只能被迫關停,稍有實力的企業采取自己購買發電機的辦法應付目前的缺電困境,這雖然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缺電的壓力,可是這也不同程度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佛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南海區臺商聯誼會副會長、南海國達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金練說,訂單排得緊,可一周要錯峰用電兩到三次,工廠只好自己發電。工廠每月用電量為70萬度,以前每度電的成本是六到七毛錢,現在卻接近兩元,高出一倍多。現在,工廠一個月的電費成本是50萬元,上升了1/3,增加了16萬多。同時,工人的工資要照付,其它配套廠家也在遭受缺電的狀態,這個損失是無形的。 不僅如此,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國內成品油市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企業現在是有錢也買不到柴油,”楊中清說,“我們也只能排隊、托關系去買。”
次貸危機美元貶值:雙重夾擊惡化對美出口形勢
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增長放慢,美元持續貶值,廣東省對美國的出口貿易也大受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廣東省對美國出口162.58億美元,增長4.8%,增幅回落10.7個百分點。 佛山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南海區臺商聯誼會副會長、南海國達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金練說,他所經營的五金、家居企業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十分明顯。該企業是美國零售巨頭沃爾馬貨架的供應商,以往沃爾馬是統一采購相關的工具、產品等,每三個月下一次訂單,但是,由于遭受次貸危機影響,沃爾馬訂單投放的數量不僅大幅減少,而且投放周期拉長、十分不規律,次貸危機使企業利潤下降了10%。 佛山市南海芭芭拉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詹永瑞說,對于勞動力密集的制鞋企業來講,外貿形勢更為嚴峻。去年,東莞有2000家企業關閉,其中有500家是鞋企。南海芭芭拉鞋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鞋主要是出口到歐美市場,今年一季度,受次貸危機和匯率的影響,美國的訂單減少了30%。以前,美國的買家一年開幾家賣場都會提前計劃好,每三個月下一次訂單,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有時四五個月才下訂單,并且訂單量少了,時間也要的急了。 東莞環球石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新勝說,美國的次貸危機最先波及的就是東莞環球石材集團有限公司這樣的建筑行業,而環球石材的主要出口市場就是歐美。目前,北美市場的訂單減少了1/3,再加上匯率的變化,每月企業虧損的約200萬元中有60%來自北美市場。同時,國內通貨膨脹、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等因素也給企業帶來不利的影響,他直言說“今年是最困難的一年”。 佛山南海兆利董事長楊中青說,人民幣升值對紡織品出口美國影響很大,特別是成衣出口的企業,“現在,美國的訂單都不下到中國來,而是轉移到越南、泰國、印度等國家。以前,紡織行業的利潤是20%,這兩年降至3%-5%,“制衣廠壓布廠,布廠壓棉紗廠”,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新勞動合同法:給企業帶來不少困惑
新的勞動合同法從去年6月底公布到今年1月1日起實施,前后只有短短六個月。廣東多家企業表示,由于各地落實的差異性,出現工人不理解鬧情緒,企業不公平競爭等不和諧現象。 東莞環球石材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新勝說,新勞動合同法很多細則未出,給企業履行帶來很多困難。比如,追討過去兩年的加班費本來在法律上沒有規定,但是,因為上海等地最先爆出了追討加班工資的事件,所以,現在廣東部分企業也面臨追加加班工資的問題。 包括環球石材集團在內的多家企業反映,現在,東莞不少企業出現過工人不工作,要求補償過去的加班費這樣的情況。但是,受國內外環境的綜合影響,目前珠三角企業的生存狀態已經舉步維艱,勞動力成本很難再有提升的空間。 一段時間以來,工人停工已經成為東莞很多企業面臨的最大困擾。很多企業通過同員工組織協商,重新開工了,“但是,這當中耽誤的時間不計其數,嚴重影響了訂單交付進度。”生產塑膠制品的匯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長樂說。 據了解,新勞動合同法對廣東一些本身工資待遇較高的企業并沒有產生太大影響,反而是落實情況的不一致給企業之間的競爭帶來不公平。梁金練說,現在仍有不少企業沒有遵守新勞動合同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采取拖延態度,這對那些已經落實的企業來講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抓好新勞動合同法的落實情況,讓企業回到同一起跑線上。” 對此,記者采訪到的企業建議:第一,在用電問題上,應加強西電東送。外經貿部門一直在強調招商引資,但如果用電等配套措施跟不上,應放緩招商引資的步伐。可以企業認購一部分電價,政府補貼一部分,把這部分錢交給電廠,鼓勵更多電廠參與供給。第二,政府可以指導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如采取遠期匯率預售美元的方法等。第三,各地在出臺新勞動合同法細則的時候,多考慮當地的情況,讓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時要抓好落實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