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受國內需求強力拉動、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等因素影響,國內煤炭價格漲勢不減,節節攀升,煤炭重回賣方市場。連續上漲的煤價,對電力、焦化等下游產業形成重壓。專家建議,在增加煤炭供應的基礎上,政府應進行適當調控。企業也應理性對待煤價上漲。
煤價節節漲 市場預期高
“六、七兩個月的煤已經提前賣出去了,現在產多少,拉多少,煤場沒有一兩煤!”山西呂梁一家百萬噸煤礦生產負責人說。在這家煤礦足球場大小的煤場里,停滿了等待裝貨的運煤車。 在另外一家煤礦,洗精焦煤的坑口價已經漲到了1350元1噸,比去年底、今年初漲了300元至500元。“價格好,需求旺,煤市一片紅火。”煤礦負責人這樣形容當前的煤炭形勢。 從其他方面看,生產基地:今年一季度,山西五大國有重點煤炭集團商品煤綜合平均售價377元1噸,同比增長13%,其中電煤合同價格提高31.5元1噸。 港口碼頭:以大同優混煤(6000大卡以上)在秦皇島港的平倉價為例。2007年1月上旬報價為515元至525元1噸,2008年1月上旬報價為565元至575元1噸,2008年5月上旬達到了670元至690元1噸。在1年零4個月時間內,每噸上漲150元以上。特別是今年4個月時間內漲幅超過100元1噸,漲勢之猛令人始料未及。 價格預期:不論是國有大礦還是地方小礦,產銷狀況非常火爆。不少煤企對煤價上漲預期仍很高:煤炭市場已進入“賣方”市場,煤價上漲主動力為需求拉動,上漲仍有空間。
供應格局未變 漲價因素增多
目前,我國煤炭市場火熱,煤炭產銷均保持較快增長,業內人士和有關專家表示,我國煤炭供需總體平衡、供應略顯偏緊的整體格局未變。我國煤炭產量逐年增加,增幅已連續7年超過10%。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為5.69億噸,同比增長14.6%,到三月末,全社會煤炭庫存1.44億噸,同比下降3.6%,總體基本正常、市場略顯偏緊。 山西省煤炭工業局在分析煤價上漲時認為,全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市場對煤炭的需求增加,是維持煤炭價格高位運行的基本因素,而局部地區煤炭供應偏緊,則帶動了煤炭價格整體上漲;國際市場石油及煤炭價格持續走高,部分原來使用進口煤的沿海企業轉而依靠國內煤炭供給,直接推動了國內煤炭市場價格上漲;煤炭生產的政策性成本上升,如可持續發展基金、生態治理保證金和轉產基金的征收,安全費用提取數額的增大等因素,也直接推動了煤炭價格上揚。
理性面對漲價 政府適時“出手”
自推進煤炭市場化改革以來,煤價回歸并開始反映成本,在經歷了“恢復性上漲”后,價格繼續上調。目前,煤炭行業對價格上漲仍有較高預期,但也有人開始理性思考。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長王宏英表示,煤電和煤焦等作為“唇齒相依”的上下游產業,在市場變化、價格波動中,應重新審視并建立互信共贏的關系:市場有漲有跌,有起有落,不可因一時之利而漫天要價,也不可因供應過剩而往死里相逼。 山西省物價部門認為,對煤價尤其是電煤價格,應著力疏導協調。有關部門應督促煤炭企業提高電煤合同兌現率,保證重點發電企業的電煤供應,同時加強煤炭市場監控和價格監管,打擊哄抬物價等非法行為。 專家建議,從長遠來看,應盡快理順煤電等能源產品價格,建立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如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及早實行競價上網等;另外,還可實施煤電一體化戰略,根據煤炭產業布局確定煤電產業路徑,在煤炭主產區建設煤電一體化項目,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