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昔日地廣人稀、寒冷原始的“北大荒”,如今隨著各類天然而充滿特色的旅游項目開發,正在成為中國新的旅游勝地。圖為游客們在伊春市一個天然鹿場觀賞鹿群。 |
 |
雪道上皚皚的積雪、火炕上地道的美食……冬季的黑龍江以其濃郁的東北風情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新華社發 |
 |
夏季平均溫度20多度,使黑龍江成為天然避暑勝地和天然氧吧。經研究機構檢測,伊春、大興安嶺等地空氣中負氧離子濃度平均值超過北京30余倍。新華社發 | 森林氧吧里的清新空氣、清澈界江上的漁歌放舟、黑土地里沁人的陣陣麥香、冰雕雪塑的童話世界、雪道上皚皚的積雪、火炕上地道的東北美食、黃泥煙囪上的裊裊炊煙……撲面而來的東北風情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以裝備制造等重工業聞名的黑龍江省,2007年旅游總收入400多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的6.07%。無煙產業正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依托。作為資源輸出大省,黑龍江十年來對自然資源的“二次開荒”逆向掘金,為老工業基地更好更快發展交出了綠色環保的答卷。
二次開荒:空氣、白雪、林海都能“賣錢”
“空氣、林海、界江、白雪……這對咱老百姓來說是最平常的東西了,沒想到這些都能賺錢。”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村”家庭旅館老高家客棧的女主人說,這些年每年都有上萬名游客來村里,夏天住木房子、吃農家菜、鉆松林,冬天在界江垂釣、玩雪橇,稱之為“養生度假”,游客多時家里常常是“擠成一團”,這些“財神”帶給鄉親們的收入遠比伐木、種地賺得多。 [全文]
從"賣血"到"造血":新東北理念交出綠色答卷
在旅游產業杠桿的撬動下,以林木、煤炭、石油資源輸出為主的資源大省黑龍江,開始重新挖掘自然資源的生態經濟價值。從單純的攫取資源“賣血”,到真正保護、重塑資源“造血”,老工業基地振興在綠色和諧經濟生態中提速,“新東北”理念交出了一份綠色的環保答卷。 [全文]
旅游產業正在改寫老工業基地產業板塊布局
對于工農業大省黑龍江來說,旅游產業已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屬產業。2007年黑龍江省旅游總收入429.31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的6.07%,接待國內外旅游者6000余萬人次,一躍成為支柱產業。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