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達國家通過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許可化等方式,為我國消費電子企業增設了一道道新的貿易壁壘——標準壁壘。國內消費電子企業陷入要么被拒之門外,要么交納巨額標準許可費方可進入的兩難境地。要改變“中國制造”的這種現狀,我國消費電子企業必須加強自主創新,積極參與國外標準制定,才能在技術標準大戰中奪回主動權。
標準缺失喪失“話語權”
事實上,標準壁壘的背后,是通過專利限制而掌握市場的主動權。誰擁有標準,誰就可以讓其它企業按照游戲規則辦事。我國的移動通訊、彩電、計算機軟件、數碼相機等很多行業的標準由于不能與國外標準對接,而不得不在“標準戰”中付出巨大的代價。 長期受累于核心技術缺失的我國手機生產企業,就不斷陷入國外的專利標準陷阱。在銷售一部手機的同時,有接近一半的利潤用于向國外廠商交納專利費,廠家僅僅賺取微薄的生產加工費用。在我國手機用戶從兩個億直線飆升到五個億的過程中,擁有絕大多數手機專利標準的外資品牌抽取了最大的利潤,而我國手機廠商則淪落成為徹底的打工者。 在今年的德國漢諾威CeBIT展上,由于意大利Sisvel專利收費公司向德國海關申請,警方以MP3專利問題為由強制關閉了魅族展臺。而在去年的CeBIT展上,國內知名MP3廠商愛國者也曾經歷了一次類似事件。事實上,這是由于20多年前,湯姆遜、飛利浦、法國電信、AT&T等多家公司聯合研發制定了MP3標準,而我國MP3企業由于缺乏核心專利,在國外遭遇專利標準限制,最終只能在國內市場上通過價格戰自相殘殺。 “目前,我國彩電業也正在遭遇這樣的浩劫。”長虹、海信、康佳等企業負責人日前告訴記者,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規定,自2007年3月1日起,出口到美國市場的電視必須是數字電視,同時13英寸以上的電視必須符合先進制式委員會(ATSC)標準的技術規范,而要達到相關技術規范,將不得不向美國繳納每臺20到30美元的專利費,而出口一臺CRT彩電的利潤卻不足一美元。 目前,把專利技術轉化為標準,正在成為某些商業利益集團要挾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權杖。如果我國相關行業無法突破標準壁壘,參與到這個標準游戲中,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極其被動局面。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企業要積極加大力度推進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打造核心市場,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
我國在“標準戰”中暫落下風
我國企業由于缺乏核心專利技術以及標準戰略意識,而被隔離在“標準戰”的游戲規則之外。具體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企業缺乏標準戰略意識,對標準戰略所蘊含的競爭力認識不足。當國外開始實施標準戰略時,我國企業仍處于依靠產品規模和數量競爭的階段。企業出口仍舊依靠傳統的模式盈利,沒有意識到技術標準已不僅限于質量管理的范疇。 其次,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有限,缺乏核心技術。核心專利技術是國外企業標準制勝的關鍵。我國企業由于基礎專利和必要專利均不在掌控之中,因而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比如中國彩電企業目前在數字電視技術上獲得的專利至少有70%都是與外觀、工業設計聯系在一起的,而ATSC標準中的專利都是與調制解調、信號編譯、數字接口有關,兩方面的專利比較起來,并不具備太大的可抵消性。因此,我國彩電企業在出口美國過程中,很難減免專利費。 經營彩電的珠海經濟特區金品電器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也與我國現有的外貿結構有關,加工貿易仍然占據著我國企業出口絕對主導地位,其中來料加工又是我國加工貿易的主要形式,很少有企業投入研發,多以低成本、低價格在競爭中取勝。 此外,區域標準各自為政。專家指出,標準之亂反映出國家對標準制定本身監管的滯后。如何監管,標準應該怎樣制定,這些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同時,由于標準不統一,難與國際接軌,也增加了企業的出口成本,降低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此外,由于缺乏對國外標準的仔細研究,國內企業普遍缺乏自信,不敢應訴。而事實上,在形成國外標準的專利池中,并非都是必要專利,許多“問題專利”在進行捆綁許可時,存在著非法壟斷和限制競爭的嫌疑。比如,在3C對我國DVD機橫征暴斂時,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張平教授對飛利浦DVD專利池中的“編碼數據的發送和接收方法以及發射機和接收機”發明專利向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申請,最終導致飛利浦公司將上述這項發明專利從DVD專利許可協議之專利清單中撤出。業內人士呼吁盡早制定細致有效的標準制定管理規范。
企業應主動出擊參與標準建設
在標準壁壘日益森嚴的今天,我國企業必須建立和調整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加強自主創新,才能在技術標準大戰中逐步奪回主動權。 首先,企業應轉變競爭觀念,強化標準戰略意識。業內人士認為,在意識到標準背后蘊含的巨大競爭力后,企業應積極申請并加入國際安全標準。國內企業應對發達國家的標準戰略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主動參與到技術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來,成為標準制定的主體。 其次,有條件的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專利標準化建設,或者形成“事實標準”。我國企業必須根據市場的需求,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尤其要注意核心技術的研發與生產,并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使研發成果受到法律的保護,從而形成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用專利產品占領市場和擴大市場,加強企業專利標準化建設。雖然這種企業標準未上升為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但因產品在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可使其企業標準成為國際市場的“事實標準”,力保企業獲得經濟效益。企業還可以通過出售或轉讓自己的專利技術并推廣相應的技術標準,讓使用該企業產品或技術的用戶越來越多,這樣就很容易使企業的標準成為“事實標準”。 再次,與國內甚至國外同行業的企業組建標準聯盟,通過與其它國外標準聯盟交換專利,降低出口成本。 此外,企業還應該密切注意行業動態與產品競爭趨勢,了解自己在哪些產品領域有建標準的優勢,哪些領域處于被動接受標準的劣勢,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專利與技術標準戰略。另外,企業還要根據標準化發展的方向及標準競爭情況,決定選用何種標準,以避免造成決策失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