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八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參展的眾多參展圖書類別中,養生保健圖書成為書商和讀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保健圖書市場火暴的背后暗含隱憂:為了抓人眼球,不少圖書不惜以“健康”名義標新立異,個別觀點甚至駭人聽聞;而更讓讀者困惑的是,相當一部分的保健圖書存在觀點“打架”現象,以致看得越多越糊涂。
為“健康”支招“語不驚人死不休”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保健類圖書銷售愈發火暴。然而不少讀者反映,在購買和閱讀此類圖書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內容缺乏科學依據,有的書甚至為追求轟動效應,不惜推出一些新、奇、特的觀點,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鄭州市民于先生工作之余買了許多有關養生方面的書籍。他告訴記者,前段時間他看了一本營養保健書,其中一章提到“乘車前吃咸鴨蛋能夠防止暈車”。在之后的一次旅行中,有暈車癥的他在上車前服用了咸鴨蛋,隨后發現暈車情況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反胃惡心,把他折騰得不輕。 市民孫女士最近在一本美容書中發現了一種極具“爆炸性”的美容方法:用痔瘡藥膏能迅速拯救肌膚。書中解釋稱,因為痔瘡藥膏具有緊致肌膚、防止浮腫的功效,能使臉部線條變得結實且輪廓明顯。這讓她既好奇又驚訝:“這種方法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說假的吧,文中還旁征博引,如果說是真的,又太離譜。” 由于打著為“健康”支招的旗號,養生保健類圖書很容易受到讀者追捧。鄭州人民路一家書店的銷售人員介紹,養生、保健、美容類圖書一直非常暢銷,其銷售量占該店總售書量的30%左右。 記者還在鄭州各大書店注意到,為了便于讀者選擇購買,上述類別的書籍通常都是平鋪擺放或放在顯眼處。一位業內人士解釋說,通常情況下,書店圖書擺放分為插架、平鋪和重點推介三種,由于店內空間有限,一般只有新書或銷售量較好的圖書才能“享受”平鋪擺放的“待遇”。
看諸家觀點“亂花漸欲迷人眼”
除了觀點奇特之外,由于種類繁多且良莠不齊,各家出版的養生保健圖書還自相矛盾,呈現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景象。許多讀者對此表示,這種觀點“打架”現象常常讓人無所適從,讀得越多越糊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本書宣稱如下的觀點:由于舌頭上的味蕾長期被舌苔遮蓋,除了不衛生還會產生口臭,味覺也會變得遲鈍,因此應用牙刷勤刷舌苔;但在另一本書中則表述:不宜刮舌頭,長期刮會使味蕾萎縮,功能減弱,食欲也會跟著降低。 對于“日常洗臉”這個基本動作,記者也輕易地在眾多的養生書籍中找到了截然不同的表述:有一本書提出“洗臉最好要用冷水,刺激臉部血管,有助于分泌皮脂”;而另一本書卻幾乎相反,認為“洗臉要用溫水,毛孔擴張有利于清潔”。兩本書都對自己的觀點解釋得頭頭是道,但究竟孰是孰非,沒有專業知識的讀者根本無從辨別。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健康教育科主任醫師張志民表示,從純醫學的角度來看,不少養生保健類圖書里面的觀點只能算是經驗之談,但由于個體差異很大,所以難免出現相互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 “作為普通老百姓,由于不具有專業的辨別能力,因此最好能請教有關專家。如果一味地照著書上說的去做,很容易給自身健康造成安全隱患。”張志民說。
聽各界聲音保健圖書待規范
據了解,大約從2000年起,養生保健圖書市場開始出現升溫苗頭。一位書店老板表示,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怎樣吃、吃什么更合理等關乎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的問題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所關注,這是保健圖書走俏的主要原因。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醫藥衛生編輯室的馬艷茹告訴記者,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壓力較大,致使各種疾病層出不窮,也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健康。 “從以前生了病才去治到現在沒病先防,毫無疑問,是一種進步。但另一方面,保健圖書市場這種紅一陣、紫一陣、黑一陣的‘亞健康’現象也不容忽視。”馬艷茹說,“稍微分析一下就能發現,現在市場上賣的比較火的保健圖書都不是專業人士寫的,這就是問題所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保健類圖書在市場上受到熱捧,許多出版商覺得有利可圖,便搞一些莫須有的策劃,找一幫“槍手”東拼西湊,從而造成目前保健圖書市場的混亂局面。 鄭州天翔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表示,和一般圖書不同,由于養生保健類圖書的特殊性,很容易對讀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他建議,出版監管部門應對相關市場予以規范,比如從作者的身份、出版社的資格等方面,為養生保健類圖書設置準入制度。 在現狀一時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有關人士也提醒廣大讀者:選擇購買保健圖書時,不應簡單看其宣傳和銷售排行,更要關注其出處,要注意選擇那些權威出版社的書。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但涉及到此類關乎自身健康的問題,就一定要小心。長遠來看,要想有自己的判斷力,公眾還應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馬艷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