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4-23 本報記者:葉建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四川省今年4月份尿素價格上漲至2113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11.18%。四川化肥行業協會秘書長鄭家林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監管“錯位”使四川尿素生長成本居高不下,行業目前正面臨新一輪的重組洗牌,尿素生產企業應實現多元化發展。 鄭家林說,四川尿素生產的主要原料是天然氣,能源特別是天然氣和電力占尿素生產成本的80%。從目前情況看,盡管政府對尿素實行最高限價政策,一些生產企業讓利銷售,但實際上市場零售價格與出廠價格之間的差價比率超過了7%,農民無法真正享受到實惠。“尿素行業作為支農行業,已異化為支商行業,就是說化肥的利潤在流通環節給吃光了。” 鄭家林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門對價格監管的“錯位”,具體來說就是原材料、能源價格監管未能完全到位。 首先,天然氣供應量不足,特別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優惠價供應量嚴重不足。目前,四川天然氣供應量達30億立方米,缺口在30%左右。供應量不足直接影響生產成本,因為化肥生產企業必須保證24小時均衡穩定運轉,才能保證生產,保障產品質量。 目前,四川天然氣優惠價格的供應量是按1997年至2000年化肥平均用氣量來確定的,價格在0.738元/立方米至0.758元/立方米。這個基數推出時期,四川正處于化肥使用量低谷時期,雖然近年來四川尿素產量增加,但天然氣的優惠供應量并沒有相應增加。數據顯示,2006年四川氮肥產量相當于2000年的1.73倍,超過300萬噸。 由于享受優惠價格的天然氣供應量不足,生產企業只能用工業用氣來補充,就是用高價位的天然氣來替代,價格在1.2元/立方米至1.5元/立方米之間,比國家規定的優惠價格多了一倍,但企業算了一下,不能停氣,因為停下來損失更大。 其次,電力價格居高不下也是導致四川尿素價格上揚的一個原因。最近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四川尿素企業用電價格高居全國第三位,達到0.454元/千瓦時,而全國平均電價卻是0.341元/千瓦時。每度電增加一分錢,尿素的生產成本要增加35元。四川作為我國西電東輸的一個重要省份,化肥生產企業電價卻高于電價輸入省份的價格,如高于福建,這個問題值得反思。 鄭家林認為,尿素等化肥生產企業進行新一輪的洗牌重組勢在必行,也迫在眉睫。他建議從以下六個方面推進: 一是要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首先要對那些曾經有過制假售假行為的企業進行強制關閉。對于生產規模小、污染嚴重的也要進行整合。在設置準入門檻時,要考慮生產規模、裝備能力,從而有利于實現產業的集中式發展。 二是與測土配方施肥結合起來,化肥生產企業應成為操作的主體。 三是提倡行業聯手,化肥生產和能源的有機結合,實行緊密聯合,可以參股控股。如四川美豐與中石化的合作,可以衍生產品鏈。這幾年美豐發展非常快,就是天然氣有保證。磷肥企業也可以考慮與礦山聯姻。 四是化肥生產企業要完善營銷網絡,過去計劃經濟時期是統購,企業自身的營銷網絡不健全,現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加快建立完善自己的營銷網絡。 五是產品結構應該多元化。根據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化肥應在二次加工上多做文章,提高化肥的復合化使用率。 六是要制定相應政策對用氣量進行分配,如按照企業上年實際用氣量進行資源優化組合,保證節能減排企業“吃飽喝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