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持續上漲、電暖氣售罄、交通中斷、缺煤少油、蔬菜大棚受損嚴重……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雨雪天氣觸動了中國社會的“神經”。因天氣因素賺得盆缽滿收或損失慘重,這些現象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
機會總是與風險并存。“氣象經濟”在帶來商機的同時也帶給人們思考,如何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利用氣候因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極端天氣影響下的西部地區
2008年1月份至春節前,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歷了寧夏氣象史上有記錄以來的同期最低溫。
據寧夏氣象臺介紹,2008年1月11日到29日,寧夏出現了一次持續陰雪低溫的極端天氣事件,此次累計降雪量為歷史同期最大,連陰雪天數最長,全區大部地區出現了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長天數的連陰雪,部分地區為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值。這次陰雪天氣過程,全區最低氣溫普遍在-18℃至-29℃之間。 這次陰雪天氣給寧夏的旅游、交通、農業等帶來了明顯影響。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局發布的消息,2008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受冷空氣和交通的影響,納入統計范圍內的20家景區接待2萬余人次,與去年同比下降33%。旅行社地接人數較上年同期下降52%。 在諸多景點人流量大幅下降的同時,冰雪旅游卻成為一大亮點。接待人數從2007年的2276人次上升到今年的8458人,是上年同期的3
. 7倍。
持續低溫、寡照給設施農業生產帶來極大影響,全區約6千余公頃溫棚作物受凍。 受持續低溫天氣影響,寧夏黃河凌汛出現近40年來最為嚴峻的形勢。黃河寧夏段397公里河段累計封河長度達到260公里,為1968年以來封河距離最長的一年。
低溫降雪天氣造成電線結冰,增加電力負荷,給電力輸送造成不利影響;對供水、供暖都帶來了壓力,為保證供暖質量,供熱部門燃煤消耗量明顯增加。 春節前后,北方的蔬菜價格更是一路看漲。市民張順說,寧夏本身很多溫棚蔬菜受凍,加上一些蔬菜本地不生產,只好從南方運,影響到寧夏的蔬菜供應,菜價估計還要漲。
寧夏一氣象專家指出,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在國內更不用說了。南方大部分省市受災,一些工廠企業受到影響,直接影響到的是生產物資、生活物資以及農資價格的上漲。
規避風險有蹤可覓
2月1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局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寧夏林業減災救災分析,受陰雪天氣和低溫影響,寧夏區內葡萄、果樹大面積受災,整體損失達1.5億元左右。在區內各市、縣有關部門負責人紛紛陳述當地受災情況如何嚴重時,寧夏農墾局玉泉營農場公司園藝師郭惠萍的發言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她說,寧夏農墾局玉泉營農場公司由于早有防備,受災損失相對較輕。
郭惠萍告訴記者,2002年,寧夏發生過一起低溫現象,當時對于農場的葡萄影響很大,葡萄受凍,損失慘重。從那以后,他們加強了對天氣因素的關注,從技術上加大了對葡萄抗寒的培養和預防。2007年10月份,在葡萄采摘季節,寧夏出現了少見的連陰雨天氣,有過災害經驗的他們經過預測和請專家分析,認為這個冬天會有凍害。因此在葡萄的埋土高度上都有規定,加大防凍防寒的思想準備。
“盡管如此,今年的溫度之低還是出乎意料”,郭惠萍說。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局處長趙世華說,極端天氣對于規模特色產業的影響很大,有利的一面則是通過這次總結經驗教訓,可以為下一步的發展提供針對性的措施,減少損害的發生。他希望能夠加強氣象預報,提醒天氣因素對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而不是僅僅限于農業。
氣象服務如何為國計民生保駕護航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與此同時,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人民生活,對自然環境變化的依賴程度也隨之加強了。
氣象專家分析認為,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夏季的高溫、暴雨,冬季的持續雨雪等極端天氣出現頻率逐漸增多。因此,工農業的規劃對災害的風險方面需要有足夠的重視。寧夏設施農業方面的災害,是技術上對災害天氣影響估計不足所致。據了解,除農、林等一些和天氣聯系比較緊密的行業會比較關注氣象因素外,其他的企業很少有去氣象部門咨詢的。
寧夏氣象臺副臺長劉梅說,這次持續陰雪低溫天氣,寧夏各級氣象臺站均作出了較準確的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號和災害警報,與實況基本吻合。降雪天氣持續期間,寧夏氣象臺每天組織全區范圍的天氣會商,做好滾動預報。在持續陰雪低溫天氣過程中,寧夏氣象臺每天通過手機短信、電視天氣預報、電臺、報紙等方式告知、提醒公眾注意防范降雪降溫帶來的各種危害。
專家指出,加強氣象預測能力、加大對氣象災害的風險評估、增強風險防范意識以及政府部門搞規劃時要重視災害風險的評估和防范,這些都會減少氣象因素所帶來的損失。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天氣因素服務于社會,則更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