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01-08 記者:金敏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據新華社海口1月7日電
海口市濱海大道上昔日一棟銀行的“爛尾樓”,如今變成了海口的“地標”建筑——45層的天邑大廈,它的主體結構日前已“封頂”。至此,海南“爛尾樓”已基本消失。 海南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小組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林克昌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由于規(guī)劃調控能力薄弱,市場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炒地皮、炒項目、炒樓花等不正當經營行為在海南泛濫成災,形成了瘋狂的房地產泡沫,給當地經濟發(fā)展留下了諸多隱患。當時700多萬人口的海南房地產積壓量竟占全國的1/10。 據統(tǒng)計,截至2007年底,海南的閑置建設用地絕大部分得到了收回或盤活,已處置了23353.87公頃,占閑置總量的98.13%;全省共批準復工建設的停緩建工程項目面積1608.17萬平方米,涉及原規(guī)劃報建面積的98.6%;銷售或出租原空置商品房444.63萬平方米,占積壓總量的97.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