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食品以其“綠色、純凈、無污染”的優良品質和富有特色的飲食文化內涵迎合了現代人對健康食品的新需求,不僅為穆斯林群眾所鐘愛,而且深受其他民族群體的喜愛。記者調查發現,清真食品用品有著超過兩萬億美元的巨大國際市場,并且市場需求在日益擴大,我國發展清真食品用品產業大有可為。
國際市場需求巨大
本月初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的“2007中國(青海)國際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覽會”,是我國首次舉辦的國際專業清真食品用品展會。展會吸引了22個國家的40多位參展商和近200位采購商參會,其中伊朗、馬來西亞等還專門設立了國家館。91家來自甘肅、新疆、寧夏、陜西和廣東等青海省外的企業參展,其中不乏康師傅、農夫山泉、徐福記、娃哈哈、伊佳服飾、雪舟三絨等知名企業。據不完全統計,展會實際成交金額超過1.96億美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偉說:“這充分表明,中國與廣大穆斯林國家的經貿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潛力非常巨大! 全世界有13億穆斯林,清真食品、用品市場需求量逐年增長,前景十分廣闊。不僅穆斯林人依賴于清真食品,來自于不同種族及宗教的人群對清真食品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和依賴。其中,阿拉伯聯盟的22個成員國是清真食品的巨大消費市場,也是中國清真食品的出口目的地。 來自中國伊斯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清真食品一項,2006年國際貿易總額已超過了21000億美元。有關專家估計,今年這一數字的增長幅度還將在20%以上,這還不包括食品之外的服裝、飾品、工藝品等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據悉,近年來我國清真食品及用品產業的發展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速度。2006年,我國清真食品貿易額超過了21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快速增長勢頭依然明顯。但是,與全球市場容量相比,我國清真食品貿易額僅占世界貿易總額的0.1%。尤其在出口方面,目前我國的出口額不足1億美元,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因此,我國清真食品用品還處于起步階段,擁有著巨大的潛力可挖。
產業發展獨具優勢
記者調查發現,盡管目前我國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后,但是有著發展壯大這一產業的優勢。 我國擁有2200多萬穆斯林人口,有著1200多年的清真食品用品生產的悠久歷史。長期以來,我國的穆斯林群眾創造了豐富燦爛的飲食文化。并且,我國的穆斯林在同漢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和諧相處和交流當中,吸收了很多漢文化和其他文化中的優秀元素,從而在產品特色和創新上擁有其他單一穆斯林文化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其次,我國清真食品原材料資源富集。廣袤的東北草原、內蒙古草原以及青藏高原草場,都盛產世界上最優質的草料。豐富的草原資源不僅能夠保證清真食品原材料的供應,而且在這樣的草場上出產的牛羊肉等清真食品原材料的質量完全能夠達到國際清真食品認證機構對原材料標準的要求。 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政策,已經惠及穆斯林地區的廣大群眾。他們對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已經有了新的認識,通過諸如國際展覽會之類的活動,他們已經看到了此間的商機,急切期望通過開發自己的優勢文化資源走上富裕之路。 近年來,我國在食品等產品的質量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際享上有良好的聲譽,這對我國的清真食品用品開拓國際市場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穆斯林國家與中國經貿合作的不斷拓展,給我國發展清真食品用品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僅2006年,阿拉伯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總額超過了660億美元,相比15年前,增加了近30倍。
國際化障礙亟待突破
目前,我國清真食品用品的產業化發展面臨著國際化等多個障礙。 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青海分會會長南文魁說,我國從事清真食品用品生產的企業主要以生產和經營牛羊肉及其附屬產品、服飾、特色工藝品等為主。由于受原材料,制作流程特殊要求的限制和穆斯林獨特生活習俗、飲食文化背景的影響,這一產業主要分布在西北、東北、河南、廣東等穆斯林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而穆斯林聚居的多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信息相對閉塞,加之企業經營者受傳統思維習慣的影響,思想意識也比較保守。受此影響,我國大多數清真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生產規模小,產品的深加工、精細化程度不高,附加值很低,而且經營分散,沒有形成集中優勢,很難產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這些都是走向國際市場的最大障礙。 同時,沒有一個相對完善的認證標準,也嚴重地阻礙著我國清真食品用品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穆斯林國家對清真食品的認證HALAL認證(清真認證)要求非常嚴格,相關調查顯示,穆斯林國家最認同的清真食品認證體系,是由馬來西亞制定的清真食品認證標準,與此相對應,馬來西亞的清真食品用品在國際市場上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有關人士還反映,政府對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的扶持政策不是很明確,缺乏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一些相關政府部門認為清真食品用品只是小產業,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有限,因此對其給予的重視還顯不夠。
統一完善認證體系
如何加快中國清真食品用品產業的發展,盡快實現中國清真食品行業國際化,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建議,加強與穆斯林國家和地區外商的交流和溝通;成立專門的清真食品用品研究中心,加強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盡快制訂一個統一完善的清真食品用品認證體系。 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青海分會會長南文魁說,目前我國在清真食品用品方面的專業性研究機構幾乎是空白的,F代社會日新月異,穆斯林群體對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在質量和品種多樣性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有專門的研究機構來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 政府應積極引導、協調,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國內清真食品用品企業走精細化加工的路子,為創造品牌創造條件,營造環境,協調小規模、低層次的企業走聯合發展道路,擴大規模,以形成集中資源優勢。 青海省伊斯蘭協會秘書長韓德明、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青海分會會長南文魁及有關人士建議,在清真產品質量和規格方面,可由國家食品質量監管部門制訂統一的標準,而在是否清真的認證標準上,可由伊斯蘭協會參照國際標準制定,兩者結合可確立我國的清真食品用品認證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