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國家發改委15日發布的《2007年上半年工業鹽產銷形勢分析》預計,10月北方海鹽秋季收鹽以前,全國原鹽市場價格將小幅回升,制鹽行業經濟效益有望好轉。 報告說,上半年,受降雨因素影響,占全國產量近50%的北方海鹽區高級鹵水普遍受損,海鹽減產已成定局。進入7月份,去年陳鹽已基本消耗完全,山東、河北地區噸鹽出廠價率先提高20至25元,四川井礦鹽受全省聯網高速公路貨車計重收費影響,噸鹽到岸價提高10至20元不等。 目前,我國制鹽生產企業普遍出現虧損現象。截至6月底,制鹽行業原鹽價格已降到歷史低谷,山東濰坊地區噸原鹽出廠價僅為70至80元,較去年同期150元的原鹽出廠價,下跌約50%。 在這份分析報告中,發改委同時透露,2006年,我國鹽行業新增產能1400萬噸,產能年增幅25%,其中純堿、燒堿行業自建鹽廠新增制鹽生產能力500至600萬噸,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四川、江蘇、江西等省。但是,在新增產能中,僅有50%的制鹽項目報請國家發改委核準,其中兩堿企業自建鹽場(廠)項目核準出現空白,我國制鹽行業違規建設情況嚴重。 發改委為此提醒,井礦鹽呈現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發展勢頭,加大了私鹽沖擊食鹽市場的可能。各地投資主管部門,以及環保、土地等部門應及時引起高度重視,以維護國家有關法規的嚴肅性。
又訊
為公平稅負,緩解制鹽行業經營困難,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工業鹽和食用鹽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自2007年9月1日起,主體化學成分為氯化鈉的工業鹽和食用鹽,包括海鹽、井礦鹽和湖鹽的適用增值稅稅率統一調整為13%。 目前,鹽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7%,較其他人民生活必需品行業,如糧油13%的增值稅率,稅賦較重。粗略計算,此次調整鹽產品增值稅率,可使鹽行業利潤增加六億元,加上今年2月份鹽業資源稅稅額標準的調整,鹽行業新增利潤近10億元,有利于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