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09 新華社記者:周慧敏 王祝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海口市交巡警支隊近日宣布,從8月6日開始,新車上牌實行10選1,海口警方同時承諾,結合海南民眾忌諱帶“4”號碼的風俗習慣,車管所將刪除所有帶“4”號碼的小汽車號牌。此規一出,引起人們熱議。 有媒體報道,海口市車管所副所長張華雄的解釋是:此舉是從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發,是為老百姓著想的一項便民措施。 張華雄介紹,據海口市車管所多年來的上牌經驗,多數車主對含“4”的車牌表示反感。同時,考慮到海口市汽車擁有量僅12萬輛,現有數字和字母的排列組合有很大選擇空間,可用的車牌號很多,不會因為刪除了“4”字號就出現車牌發放緊張情況,車管所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將取消全部帶“4”的小汽車牌照納入新規,從8月6日起施行。 海口市車管所這項新規定一出臺,引發社會議論。不少人擔憂,作為政府部門,公然認同民眾對于“4”的錯誤認識和觀念,將助推迷信風氣。 海口市一位姓蘇的市民指出,刪除帶“4”車牌號的做法客觀上起了暗示作用。在崇尚科學民主的今天,刪除所有帶“4”的小汽車牌照,其引導的是一種不科學的價值導向和社會風氣。不管政府部門做什么,大的原則要堅持,迷信絕對不能倡導。 有網友在其博客中指出,警方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捉摸車牌上,實在不值。費點心思多想想如何能讓司機遵紀守法、照章駕駛、謹慎慢行、不出事故,似乎比與一個小小的數字代碼過不去,要來的直接、切實。 也有不少人表示,對車管所的新規無須大驚小怪,新規并沒損害老百姓利益,恰恰表現出政府部門執政為民的理念,是對民意的尊重。 海口市一位姓文的車主認為,海口市車管所推出的這項新規定對廣大市民來說是一種人性化服務。“開車的人最忌諱‘4’了,如果不刪除帶‘4’的號碼,誰抽到這個號都不愿意。車管所的這項舉措合乎情理,實際上是從老百姓角度出發,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有人認為,“忌諱”實則也是一種文化,至少,是一種具有相當民眾基礎的草根文化。在發達的西方國家,人們也有忌諱,例如對數字“13”一直諱莫如深,飯桌上不能坐13人,城市的高樓里沒有13層等等。這說明,“忌諱”不是哪一個人的專利,不同的人種,不同的地區,都有自己與眾不盡相同的種種“忌諱”。 有網友認為,既然某種“忌諱”已經根深蒂固,已經成了當地群眾一時難以改變的風俗習慣,海口警方推出的這項舉措,無疑是對這個具有代表性的民意表示應有的尊重。在“管理”約束度與“民意”滿意度之間,找到了管理部門和群眾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平衡點。 有網友提出了比較中肯的建議,海口警方可以不用將“4”從車牌號中全部刪除,而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對有所忌諱的私車牌照可以不使用“4”,而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務車例外。如此,既尊重了當地群眾的習俗,又避免了車牌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能讓政府部門在講文明、樹新風中起到理性引導的作用。這樣,效果或許會更好一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