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超市有點特別。 把“無條件的愛”“融化”在250毫升的牛奶盒里;讓“思考”“裝”在五升圓桶里;一罐“中庸”有200顆,還有“冰柜”里“冷藏”了一聽“新活力”,打開一看當然沒有冷氣冒出。 “心靈超市”的貨架上五花八門的瓶瓶罐罐琳瑯滿目,出售“勇氣”和“愛”等“商品”,關注現代人的心靈。
把“睡滿八小時”裝瓶在貨架
白色的背景,透明的、白色的、銀色的,塑料的、鋁制的藥瓶、罐頭、易拉罐、噴霧瓶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貨架上,還有冰柜里一開溜放著牛奶盒和易拉罐,標簽上貼著“睡滿八小時”、“傳統覺醒”、“自省”。 好奇地擰開它們的蓋子,里面空空如也,各自的標價從人民幣10元到100元不等。 剛剛在上海開張的“心靈超市”,新鮮而另類,選址在在白領、老外扎堆的時尚場所新天地倒是十分契合。不大的面積,150平方米左右,擺放了以“個人”、“社會”、“環境”為主要類別的瓶瓶罐罐。“竟然還有‘為人民服務’啊。”一位顧客很驚奇。 “應該把這瓶送給老板。”在新天地企業天地工作的張先生指著“多溝通”的瓶子說,超市店主、丹麥設計師Mads帶來了17種造型,共近17000個瓶子,涉及情感、社會等43個不同的標簽主題,價格依據瓶子的成本而定。 “心靈超市”最早開張于2004年,來上海之前已相繼在哥本哈根、紐約、臺北開辦。設計者Mads希望“心靈超市”的商品用包裝低調簡單的想像商品,通過一些主題概念的提煉,提示人們去關注、思考本該關注卻又忽視了的一些東西。販賣現代人的心靈補給品,給生活更多思考、樂趣和平衡的新空間。 除了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共同關注的主題外,“心靈超市”搬來上海,還專門為這座城市量身定做了一些“商品”,如“傳統覺醒”、“每天多點儒家思想”、“為人民服務”、“睡滿八小時”等。
“心靈超市”出售概念多少人青睞?
開張一個多小時,下午一時許,“心靈超市”迎來了不少附近工作的白領和游客,不少人都在各自感興趣的“商品”前停留片刻,好奇地搖一搖瓶子或擰開蓋子瞧一瞧。 馬小姐趁著午休的時間出來逛逛,她說“這樣的超市倒是很新奇,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讓我們關注一些被忙碌生活忘卻的東西。”但是她表示自己并不會購買“心靈商品”,“標價相對也挺貴的,其實就是一個概念,真想要提醒自己也可以通過別的方式。而且這種北歐極簡風格的物品放在家里不太合適,很少上海家庭有這樣的裝修風格。” 但追捧這些心靈商品的顧客還不在少數。5月24日開張首日,銷售額達到4000元至5000元,共迎來了700多名“客人”,次日,開張兩個多小時內又銷售了300多元。 首日銷售中,“睡滿八小時”、“新鮮空氣”、“不要失去自我”、共有九種圖案的海報等成為最俏銷的“商品”,其中“睡滿八小時”拔得頭籌,銷售了近30罐。 據介紹,或許是思維方式和生活節奏等環境的不同,“心靈超市”在歐美城市開辦時,最受歡迎的則是“無條件的愛”、“100%轉基因食品”、“關掉電視機”等。 “的確十分有趣,但不知道在上海會有多少顧客會青睞這樣的產品呢?”來自舊金山的Abby Snay女士隨丈夫來新天地就餐時路過“心靈超市”,饒有興趣地一個個看過“心靈商品”的標簽。在此之前,她并未見過類似商店,認為這些針對心理問題的商品十分獨特。 在網絡上進行的搜狐調查顯示,在152總投票數中,認為“心靈超市”“有效”和“沒效果”的票數幾乎相當,分別占37.50%和36.18%。 表示會購買“心靈商品”的票數占32.21%,和馬小姐抱有相同想法認為“不會購買,我自己寫個字條也是一樣”的票數占到了62.42%。 或許網絡調查只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在記者“逛超市”的45分鐘里,看到觀摩者接踵,購買者寥寥,多數人對于這些瓶瓶罐罐還是抱以觀賞的角度。
開賣“勇氣”關注心靈
“人的自我激勵、安撫等需要其實一直都存在。”
復旦大學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主任劉明波說,“‘心靈商品’是將這種需要形式化了,變成一種商品。”選擇什么主題的瓶子,其實是表達了人們的一種心理需求,或許他正面臨壓力過大,就送給自己一瓶“勇氣”。 實際上,從最初寫在記事本扉頁上的一句警句、放在案幾的一塊座右銘,人們一直都努力進行自我心理暗示,“心靈商品”的出現將這種暗示進行了創意化的發展。 究竟這些空瓶空罐能否解決心理問題呢?劉明波認為效果因人而異,信者則用,不信不用。但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是要靠實際方法解決,“心靈商品”能起到的是一種調適作用。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事、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孫元欣認為,“心靈超市”的出現源于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壓力過大等全球性問題的背景。“超市”的開張是一個值得贊賞的嘗試,它作為商品形式出現,為有心靈需求的顧客提供了“有形”的產品和服務。 “抽象產品不能用成本定價法。”針對“心靈商品”定價是否合理,孫元欣認為作為一種針對心理治療的非物質產品,定價需要相關行業在發展中形成自我的可信規范。“目前,消費者和商家都在嘗試中。” “比如之前的發泄軟件、工具的出現,關注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孫元欣提到,目前看到的空瓶罐可能只是這類心靈治療的初級產品,隨著這種趨勢的發展,產品應該更成熟,瓶罐里包含的內容也可能更豐富一些。 劉明波建議,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的心靈,適時做出調整。與家人、朋友聊天,外出郊游散步,健身唱歌等等,個人需要尋找到最適合自我的減壓方式。此外還可以學習一些科學的調適方式,如時間管理、壓力管理等。遇到較難解決的心理問題時,可以向專業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