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轉換城市管理理念,將城市現有的人防指揮平臺、重點區域的監控系統、交管部門的“電子眼”及電子政務網絡系統等分散的資源進行科學整合,協調各職能部門配合聯動,建成了國內一流的現代化“數字城管”系統,工作效率提高十倍以上。
有關專家稱,政府盤活、整合存量資源用于城市管理,既可提高城管效能,又能減輕財政負擔,意義重大。
“數字城管”突破傳統模式
目前,我國城市管理普遍存在管理粗放、責任不清、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等問題。哈爾濱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馬彬說,以街道上的井蓋為例,往往是無蓋井傷人之后,城管人員才發現問題,但有時又弄不清這個井蓋到底歸哪個部門管轄,因此糾紛不斷,城管局也一次次被推上被告席。另外,涉及城市管理的各部門往往按照各自職能分工,相對獨立地承擔任務,自我循環。分散的管理資源導致重復建設現象增多,抬高了管理和服務的成本。
哈爾濱市副市長王世華介紹,為改變城市管理的被動局面,哈爾濱市去年展開調研,決定建設以數字技術為依托,智能化操作、計算機快速指令為主要內容的“數字城管”平臺。這一平臺工作流程縝密:安裝在公共場所的可視系統和流動的微波巡邏車等,不間斷對城市進行巡視,將發現的城市部件損壞、破壞城市管理等行為及時收錄并傳回指揮中心,指揮中心系統建立案宗后,將指令下達給問題所在城區的網格系統(由街道、社區和城管部門組成的分片負責區)內的責任人,及時維修處理。如有市民舉報城管問題,系統可以立即調到舉報區進行觀測處理。
記者在哈爾濱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看到,整個市區的街道和主要公共場所情形都動態地反映在電腦屏幕上,工作人員坐在監控屏幕前輕點鼠標,就可掌握和調閱全市大到街路的市容市貌、道路秩序,小到每一個馬葫蘆蓋、每一棵樹的現狀,畫面清晰,覆蓋面高。工作人員說,最近兩個月,這套“數字城管”系統及時采集了四萬余件城管事件信息,日均采集信息700多件,所有事件都得到了及時處理,工作效率是以前的10倍、甚至幾十倍數。
整合資源:一億元盤活五個億
按照傳統思維,建成數字城管系統至少需要幾億元,政府沒有財力投入是根本不可能建成的。但哈爾濱市政府發現,城市里有大量從需要上看必備、在使用上卻發揮作用有限甚至長時間閑置的城市資源,這些資源因分布在不同區域、隸屬于不同部門或單位,沒有實現整合。如哈爾濱市現有的人防指揮系統,不僅擁有最先進的計算機、網絡配套設施,且擁有成熟的指揮平臺,但只是在戰時才使用,平時閑置;哈爾濱市部分部門設立的監控系統目前也僅僅服務某個區域,耗費不少人力和物力;交管部門投資安裝的“電子眼”只是用于監控違章車輛,其他作用尚未發揮;政府電子政務網絡系統空間浪費嚴重……如果將這些資源整合為一體,就可以盤活資源,實現政府不投入或少投入,建成“數字城管”系統。
哈爾濱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副主任鞠興久介紹說,近年來,國家人防辦要求人防工作要由單一的防空襲體制向防空防災相結合轉變。人防指揮系統平臺具有的功效恰與哈爾濱擬開發的“數字城管”主體系統功能吻合,啟動閑置人防資源建設“數字城管”,可為政府建成一個戰時用于防空指揮、平時用于城市管理、突發事件時用于應急指揮的“三位一體”指揮系統,符合人防“平戰結合”的工作原則。
哈爾濱“數字城管”系統將人防指揮系統擁有的千兆計算機系統、IP電話系統、DLP數字監控屏、5兆寬帶衛星通信多媒體等10個技術系統、價值一億元的資源全部激活,并整合了全市城管、公安、環保等部門所有的視頻監控設施、電子政務網、微波通訊、12319熱線、市政110熱線等五億元的資源,其中包括網通公司三億元的光纜資源、公安等部門一億元的城域網視頻監測系統資源、一億元的規劃部門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及各區獨立的數據平臺。六億元的資源被政府有效整合后,進行了系統連接,彌補了政府投入不足的弊端。目前,系統建設的配套工程已全部展開,今年,全市將新增1150多處視頻監測點,基本實現主要街道、重點區域24小時全天候全覆蓋監控。
凸顯政府理念創新
據哈爾濱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呂華處長介紹,系統運行以來,主動發現和接受群眾舉報的問題多集中在排水不暢、路面坍塌、樹木刮倒、亂貼亂畫等問題上,這些問題雖然看似小事,但件件涉及群眾利益。借助現代“數字城管”系統,提高了發現和處理問題的及時度和效率,群眾對政府管理城市的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哈爾濱市人防辦公室通訊處處長唐曉春說,“數字城管”的實現提示我們,管理城市必須要有“預留”意識,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在建設“數字城管”過程中,因為市人防指揮系統平臺在幾年前建設時,就預留了增容空間和接入端口,所以現在不僅城管系統可以使用,公安、安全、環保等部門也可以同時接入系統,形成大城管格局,為建設數字化城市打下良好基礎。
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認為,“數字城管”體現的是政府理念的創新。過去一說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想到的就是花錢增加硬件,如今理念一變,把目光投向存量資源的盤活上,通過政府宏觀調控,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功效,既物盡其用,又節約了城市管理成本。這使我們這些城市管理者進一步聯想到,完全可以把區域間、部門間、條塊間現有的城市土地資源、基礎設施資源、生態資源、旅游資源等,最大限度地加以整合利用,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