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物價局日前舉行價格聽證會,擬將包含自來水、污水處理和水資源三項價格的長沙市居民生活用水水價從目前1.44元/噸提高到1.91元/噸(2007年7月1日前)、1.96元/噸(2007年7月1日后)。工業、經營服務、特種行業等的水價也同步上調。“漲水價”,成了長沙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企業叫苦:不漲價難以為繼
長沙上調水價,首先緣于城市污水處理費上調。長沙市排水管理處主任羅國強說,長沙市現有兩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32萬噸/月,主城區處理率為45.1%。為了達到國家規定的“省會城市2010年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和長沙市“小康建設”目標中“污水處理率2014年達到85%”的目標,長沙市正建設五家新廠及一個市政污泥處理中心,建好這些設施,需要投資36.6億元。從2006年至2008年,每年需要投資7.3億元,目前資金缺口很大。
羅國強說,長沙是從2002年12月1日開始征收污水處理費的,目前征收標準為0.4元/噸。2005年,征收污水處理費一億元。未來要滿足新的污水廠運行費用、建設投入等的需要,必須大幅提高污水處理費。“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申請先調整到0.8元/噸。”
長沙市水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國介紹說,近年來,由于電費上漲、工資總額提高,修理費、折舊費、財務成本和“其他成本”等都在增加,目前公司成本比2001年提高了7600萬元。2005年收入3.1億元,扣除開銷,只有310.3萬元利潤。眼下,又要安排二水廠南遷、污水脫水處理,新增費用約1.4個億。此外,2020年長沙城市人口可能增至350萬,自來水廠、輸水管網還要搞新建、擴建或者技改,需要資金八億元左右,也存在缺口。
“職工生活補貼”也列入經營成本
早在2006年10月,湖南省政府有關部門就對各地發文,決定從11月1日起,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其中長沙市污水處理費上調至0.8元/立方米。
這個通知經湖南當地媒體報道后,社會輿論高度關注。此后,湖南省物價局出面,要求各地搞價格聽證。長沙市物價局組織的這次價格聽證,將污水處理費、自來水價格上漲一并納入。
長沙市工農產品成本調查隊副隊長黃興國認為,羅國強、李建國提出的漲價理由大體可以認同,但長沙市水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列入經營成本的“物業管理費”、“職工水電補貼”、“職工生活補貼”等必須予以審減。
長沙市物價局代表政府提出的新水價方案為:污水處理費:居民生活與行政事業單位0.7元/噸,工業、經營服務業、特種行業分別為0.8元/噸、1.3元/噸和2元/噸。但考慮到社會承受能力,計劃采用“分段法”:2007年7月1日前,居民生活與行政事業單位用水1.19元/噸,2007年7月1日后,居民生活與行政事業單位用水1.24元/噸,對工業、經營服務、特種行業水價,也作了相應安排。
這樣,在2007年7月1日前,長沙居民生活水價將達到1.91元/噸,較目前提高30%左右。比北京、上海等城市要低,但比近鄰南昌要高得多。長沙市物價局提出,為了體現價格扶貧,決定對全市53578戶低保戶每戶每月免四噸水費。
消費者:供水企業高福利不合理
長沙市民和消費者聽證代表認為,為提高水質、凈化污水、改善環境而適當提高水價是合理的,但擔心如此大幅度提價將加重生活負擔、帶動新的物價上漲,同時引發一些不穩定因素。
“漲水價”的消息傳開后,長沙一家電臺就搜集到348份問卷、1208個錄音留言。無論是在長沙市一些居民社區,還是在價格聽證會的會里會外,部分群眾對此議論紛紛,覺得上漲幅度太大,有點吃不消。
有消費者說,供水企業“高福利”不合理。他們說,長沙排污企業人均工資達到3.5萬元,自來水企業也有2.7萬元,高于全市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水平。另外,每年收上來的這些巨款如何審計監管,政府該如何加強對江河水質、排污口、生活用水水源、管網、終端進行包括在線監測在內的督察,群眾也很擔心。對于公共設施建設投入靠漲價來籌措,有人明確認為不合理。
關于給低保戶每戶每月免四噸水費的價格扶貧舉措,有群眾認為很不夠。他們說,應該對低保戶等低收入人群,每戶每月多提供幾噸免費水,才能體現出以人為本。
在長沙,近段液化石油氣、大米、食用油、蔬菜、肉類甚至香煙的價格都在上漲,如今又要漲水價,很多群眾最擔心的還是引發新“漲價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