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5月24日刊登題為《歐元危機殃及亞洲》的文章。文章指出,歐洲債務危機及其對歐洲經濟復蘇的拖累,對亞洲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沖擊。 歐元對亞洲各幣種貶值,令亞洲出口產品在歐元區這一最大海外市場之一更為昂貴。不過,亞洲企業最大的擔心在于,動蕩局面將破壞歐洲在全球金融危機后的緩慢復蘇,這將對進口需求造成大得多的沖擊。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信息咨詢中心主任齊忠義表示,今年以來,歐元對人民幣貶值14.5%,令許多中國公司蒙受了“巨大損失”。齊忠義表示:“我們沒有確切數字,但損失顯然不局限于機電產品出口。”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之一無錫尚德預計,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匯兌損失將高達2500萬美元(相對于5.9億美元的凈營收)。 歐盟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去年,中國對歐盟出口總額為2360億美元,占中國總出口額的19.7%。歐盟對中國出口總額約為1280億美元。 礦業集團力拓首席執行官艾博年表示,歐洲危機的“外部性”是對中國增長的最大威脅。他擔心銀行業危機會再次上演,信貸市場停止運行,對中國增長造成沖擊,就像2008年第四季度那樣。 在亞洲各地,大型出口商都在訴說歐元貶值所帶來的苦惱。例如,索尼截至2011年3月的年度凈利潤預期,是建立在1歐元兌125日元的匯率假設之上的,但實際市場匯率已升至1歐元兌113日元。當前匯率可能會讓索尼今年損失900億日元。甚至連日本最招人喜愛的吉祥物凱蒂貓也身陷困境。該卡通形象的所有者三里公司在展望前景時認為,“由于歐元區金融不安狀況揮之不去”,歐洲經濟可能會陷入停滯。 分析人士正密切關注著印度信息技術服務外包行業。印度界線資本分析師蘇巴希妮·古魯墨西表示,業內大部分公司15%至27%的營收來自歐洲。以美元計算,預計它們在截至6月30日這一季度的營收將環比下降1.3%至2.4%。 一些亞洲制造商因在歐洲擁有生產業務而得到保護。韓國的LG集團在波蘭有兩家電視機生產廠,三星電子在匈牙利有一家電視機生產廠,在斯洛伐克擁有一家液晶屏工廠。現代汽車在捷克有一家工廠。 還有一些企業表示,匯率波動并未影響到自己。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臺灣聯華電子公司本月20日表示,目前尚未發現受到影響,并對下半年的需求前景表示樂觀。 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些駐亞洲的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危機對亞洲的影響可能相對有限。例如,高盛預計,未來3個月,歐元對美元匯率將從1比1.23回升至1比1.35,2010年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1.4%,增幅不大但終究是正數。高盛駐香港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邁克爾·布坎南表示,債券市場及匯率動蕩對亞洲的直接影響將相當有限。 對于亞洲一些最資深的高管而言,這一觀點似乎過于樂觀了。日本電器生產商日本電氣社長遠藤信博表示,該集團迄今受歐洲危機的影響不大。但他稱,潛在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目前看不到任何影響,但如果危機陸續蔓延至其它國家,市場開始萎縮,后果將令人恐懼,”他表示,“這將產生巨大的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