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4-22 作者:龍二 編譯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提前出版的4月25日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刊登《復蘇的關鍵:填滿所有貨倉》一文稱,在就業市場乏力、消費信貸緊縮的壓力下,美國國內對經濟可能遭遇二次衰退的憂慮揮之不去。但商業庫存正在重新增長,應為美國經濟維持復蘇提供動能。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近來最關注哪個經濟指標?不是消費,不是商業投資,也不是工作崗位。正確答案是庫存。 去年,美國商家在需求驟降之下以創紀錄的規模削減庫存。這種激進的去庫存化方式,對美國經濟陷入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衰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實際上,美國經濟去年萎縮了2.4%,其中1/3拜企業清空庫存所賜。 目前,隨著美國經濟逐漸發出復蘇信號,商家銷售日益增加,商業庫存也展現出翻轉跡象。從奢侈品零售商蒂芙尼到大賣場家得寶,美國商家正在重新填滿它們的貨架。它們將刺激美國經濟繼續增長,至少在今年年內,保持在復蘇軌道之上。 美國商業重建庫存,已經為美國經濟觸底反彈做出了貢獻。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速按年率計算達到了5.6%,超過2/3的功勞應算在企業庫存增加頭上。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大衛·亨德森稱,美國企業庫存增加,將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為美國經濟復蘇提供動能。根據供應管理學院對全美采購經理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3月,美國制造業最近四年來首次增加庫存。根據其劃分的13個行業,有10個行業報告整體庫存有所增加。 美國商業重建庫存,是因它們發現在銷售表現強勁的趨勢下出現了商品短缺。統計顯示,今年2月,全美庫存與銷售的比率從1月份的1.46降到1.27,僅僅高于在2006年出現的最近29年來的低點(1.24)。從2001年到2007年,該比率的平均數為1.3。 這一趨勢不僅發生在美國,在歐洲和亞洲,強勁的銷售同樣令企業吃驚,很多企業正在填補它們的貨倉。 商業庫存增加,一方面將刺激國內生產總值(GDP)進一步增長,另一方面也刺激制造業增雇人手,以增加產量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3月份,美國制造業員工開支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增長,這一趨勢自2006年以來就沒有出現過。 當然,美國商家增加庫存同樣存在風險,如果銷售增幅不及商家預期,那么累積的庫存和增雇的員工,將成為美國經濟今年晚些時候遭遇二次衰退的巨大風險。全國經濟研究局曾警告說,目前還不能下美國經濟已走出衰退的定論,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考慮到了上面提及的因素。格林斯潘似乎沒有這么悲觀,但他的表態還是那么藝術——既說美國經濟增速將迅速回落,又預測美國產業的自我恢復將推動經濟繼續向前。從目前形勢看,他下對了賭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