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6日,在日本東京,一名模特展示TOMY玩具公司新推出的“機器人”版“唐老鴨”。這款玩具可以將一輛小汽車變形為踩著沖浪板的機器“唐老鴨”。新華社/法新 |
一種新型機器人在日本東京大學JSK機器人實驗室誕生。 與以往的機器人相比,它材質更為輕巧,能做更多彎曲腰身的動作,有希望走進家庭,從事家務勞動。
有脊柱
新型機器人名叫“小次郎”。 “小次郎”的獨特之處在于他有與人類相仿的骨骼結構,有人造脊柱,可以向不同方向彎曲,做出彎腰、轉身等動作,比其他機器人動作更自然。 “小次郎”身上安裝了重量輕、效能高的無刷直流電機。這種電機結構簡單,運行可靠,不會產生火花,電磁噪聲低,廣泛應用于儀器儀表、計算機外圍設備及一些家用電器。 這些電機可以控制一些能牽動各個部位的線纜,模仿出人收縮與放松肌肉和肌腱的動作。“小次郎”身上有大約100個肌肉-肌腱結構。在它們合并作用下,機器人可做出最大60度彎曲動作。
更安全
“小次郎”關節處有傳感器,能感知肢體轉動的角度和動作力度。它的頭部裝有2個陀螺儀和1個測速儀用于保持平衡。 英國《每日郵報》3月9日引述研發者之一中西雄飛的話報道,大部分仿人機器人依靠在關節處安裝的電機驅動肢體和軀體。這些機器人能做不少動作,但它們身體堅硬,一旦與人或物體發生碰撞容易造成破壞。 “小次郎”則不同。它因為有“脊椎”,所以可以采用質量輕、彈性好的材料,更適合家庭使用。
需改進
日本近年來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為應對勞動力減少帶來的挑戰,日本一直大力推動機器人研發。 由日本東京大學和豐田汽車公司等機構聯合開發的家務幫手機器人2008年10月與公眾見面。這臺名為“AR”的機器人身高1.55米,體重130公斤,能清掃地板、洗衣服、收拾餐具,但是動作緩慢、笨拙。 研發者希望把“小次郎”也培養成一名家務好手,但眼下面臨難以控制動作的挑戰。 研究團隊眼下在用類似游戲機控制器的裝置操縱機器人。下一步他們計劃進一步修改操控系統,使“小次郎”可以用上所有肢體,做出復雜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