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還未完結,迪拜債務危機又突然制造了新一波世界經濟震蕩。迪拜債務危機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經濟危機?是否會對中國產生不利影響?是否會動搖世界經濟剛剛回穩的基礎?一連串的疑問重新繃緊了世界的神經。為此,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日前召開“迪拜債務危機的原因及影響研討會”,會同多位專家學者集體把脈迪拜債務問題。
對全球影響有限
天津濱海新區綜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楊志榮認為,迪拜債務危機不過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場余震,它所引發的全球股市、匯率等的波動反映的是人們對全球金融危機驚魂未定。迪拜債務危機不同于美國次貸危機,它沒有龐大的規模,也沒有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可能產生的蝴蝶效應,而且背后的主導產業鏈是原油開采業,是富人游戲。這種債務危機對窮人不會產生多大影響,因而對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也很有限。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在各國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刺激下已經見底。 但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長久認為,迪拜債務危機仍會給世界經濟帶來沖擊。他指出,現在全球的金融市場還不穩定,風險仍存,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金融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的動蕩。所以,迪拜債務危機產生的沖擊很可能大于實際影響,需要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持續關注。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叢亞萍則分析,迪拜債務危機很可能對石油美元產生沖擊,而石油美元對美國而言又至關重要。所以,如果迪拜債務危機短時間內不能解決,那么很有可能使石油價格產生波動,如果阿聯酋再因此減持美元資產,那么則有可能產生進一步的連鎖反應,甚至還會影響中國在未來持有美元資產的政策,所以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發展模式是本次危機原因
南開大學當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龔剛指出,迪拜這次遇到的問題和它的發展模式有關。迪拜本身并沒有石油,只是有其他擁有石油的聯邦支持。它所擁有的是一個優越的地理位置,作為港口為其他聯邦輸出石油。身為港口的迪拜,本身又有旅游產業,然后又發展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雖然迪拜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它自身沒有其他產業作為支撐,比如制造業,全靠國外資金發展。大量資金涌入,投機的炒房者涌入,就造成了一派繁榮景象。可是,這種繁榮局面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支撐。 楊志榮則分析,迪拜債務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迪拜全球金融中心的戰略定位掣肘于紛繁復雜的地緣政治。迪拜的前途取決于能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但迪拜卻做不了瑞士。在中東破碎的地緣政治裂片中,迪拜無法起到歐洲一體化前瑞士的作用。主要原因有四:一是資本中轉結算需求不足。迪拜不能像瑞士一樣作為冷戰時期矛盾沖突中不同國家集團都可接受的金融中轉站,而恐怖勢力的資金中轉又遭到國際社會的全面封殺。此外,石油美元主導中東資本形態的現狀致使迪拜難以成為全球主要結算中心之一;二是中東難以擺脫資源魔咒。石油經濟的相對單一性限制了迪拜發展資本市場,中東大量資本投資國外則壯大了西方金融勢力;三是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以石油美元為主導的伊斯蘭金融完全受制于主導全球金融體系的盎格魯―撒克遜體系;四是迪拜對自身戰略定位的認識和制度準備不足。迪拜能否成長為全球金融中心,無疑對于中東崛起具有戰略意義,但阿聯酋乃至中東部落制的傳統,分散了其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的力量,而在協調機制建設上也顯得不足,基本是迪拜在孤軍奮斗。在上述背景下,即使中東擁有龐大的石油美元儲備,作為中東金融中心的迪拜也難以成長為全球金融中心,致使迪拜無法消化成本高昂的商業地產項目,最終產生了本次債務危機。
對中國極具警示作用
對于迪拜的現狀,與會專家認為,既有值得中國學習的經驗,又有需要我們引以為戒的警示。 楊志榮認為,迪拜的經濟轉型有值得肯定之處。經過多年發展,旅游業已經成為迪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并解決了25%的就業,帶動了商業和金融服務業的發展。盡管房地產業受到打擊,但迪拜的運輸物流、船務海運、投資及金融服務等產業卻沒有受到影響,即使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依舊為迪拜賺取了大量外匯。迪拜從石油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成為中東航運、貿易、旅游和金融中心,值得資源枯竭型城市乃至正在改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國借鑒。 不過,與會專家也提醒,迪拜債務危機已為中國的房地產業敲響了警鐘。 李長久分析,現階段的放貸量將近10萬億,到明年肯定超過14萬億,相當于去年兩倍多。如此數量的資金,到底有多少進入了股市和房地產,這個問題沒法搞清楚,但卻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大量放貸,或者刺激投資過多地進入股市和房地產,那么就可能產生泡沫,經濟可持續性也會受到影響。雖然我國的經濟已開始恢復,但基礎還不牢固,如果遇到政策變動或者突發情況,就會使泡沫破滅,結果可能就是V型反彈不能持續。
楊志榮還強調,與迪拜以城市發展帶動經濟增長不同,中國不少地方政府實施賣地財政,以犧牲其他產業發展資源來推進房地產發展,搞GDP至上,致使房地產泡沫難以遏制,不僅留下了巨大的隱性財政赤字,增加了銀行不良貸款風險,還犧牲了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良機。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迪拜房地產泡沫是皮肉傷,而中國房地產泡沫卻是內傷。更嚴重的問題在于,未來拯救中國的“阿布扎比投資局”在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