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2009年5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個油田拍攝的工作中的機泵。新華社/法新 |
當地時間9日,紐約市場原油期貨收盤價突破每桶70美元關口,是去年11月4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已上漲約57%。
油價的走高也帶動了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攀升。分析人士擔心,在缺乏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大宗商品的價格泡沫正不斷膨脹,而且由于商品泡沫具有傳導性,全球通脹危機或將重至,這將再令全球經濟陷于另一更為嚴重的衰退期。
商品泡沫或在膨脹
除原油市場外,黃金市場也出現價格大幅上漲格局,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日前一度逼近每盎司1000美元關口;窘饘賰r格亦保持震蕩上漲的態勢。國際錫價自3月以來的升幅達到40%。玉米、大豆和小麥等農產品期貨價在過去數周內均觸及八個月高位。芝加哥市場小麥期貨在最近一個月內上漲了19%,玉米期貨三個月來從年內低點一路上漲了逾30%。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漲勢與供需基本面并不相符。路透社的文章稱,據估算,今年燃料需求將呈現出自1981年以來下滑幅度最大的弱勢局面,原油價格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撐。此外,農產品市場的供應也很充裕,今年多數地區的作物生長情況要普遍優于去年。
對沖基金經理米凱爾·馬斯特上周對美國參議院農業委員會表示,新一輪大宗商品價格泡沫或在膨脹,價格再度由華爾街的交易商決定,而非供需基本面。
美元貶值是主因
專家認為,在全球經濟并未真正回暖之時,諸多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并非由生產需求推動,美元貶值才是其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
瑞信集團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認為,在美元不斷貶值的背景下,市場對風險的認識有所改變,資金開始流出美元資產這一昔日的避險天堂,轉而流入石油、黃金等產品市場,帶動油價、金價及大宗商品價格集體上漲。
去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后,在避險情緒主導下,資金從油市、股市中抽逃,并選擇購入流動性最強的美元作為避險保值工具,造就了持續半年時間的美元牛市,同時形成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格局。而最近一段時間,美元指數突然暴跌10%,在市場上激發出極大的恐慌情緒,投資者開始爭相拋售美元資產,并把回籠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石油、黃金等新的避險天堂。
其中,基金等投資機構成為推動資金騰挪的領頭羊。據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每周公布的持倉報告顯示,在今年的前三個月,基金對石油的凈持倉時多時空,沒有明顯的方向性變化,那時油價也處于震蕩行情中,而到了5月中旬以后,基金持有的凈多單不斷增加,開始突破2萬手,截至5月26日,基金持有凈多單已突破4萬手,比上一周多持有10%,最終推動油價也節節高升。
通脹危機或將重至
已有分析人士提出,在經濟邁向復蘇的進程中,美元的系統性貶值和大宗商品漲價已經開始,新一輪資產泡沫正在醞釀,全球通脹危機有可能再度顯現,主要經濟體在2010年二季度面臨加息壓力。
香港《經濟日報》的文章指出,資產價值(尤其是農產品等涉及基本需求的商品)升勢過急,必將導致推高通脹的后遺癥,二戰后超高速經濟增長期的結局已是最佳例證。
不過,也有樂觀人士指出,未來大宗商品的價格漲勢能否持續尚存疑問,因此不必擔心通脹問題。他們認為,流動性過多導致的通脹預期是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關鍵,但大宗商品漲勢畢竟不能全靠預期來支撐。進入6月份以后,多數大宗商品的消費都進入了淡季,市場的關注點將回到需求基本面上,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大宗商品將跟隨通脹預期和終端需求的博弈而震蕩。其次,國際油價回到70美元以上,對經濟恢復的打擊也將出現。另外,美元短期內是否會繼續下行,也要打一個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