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不少人的事業造成負面影響,但也幫助一些人找到新的職業方向。 也許這些人的工資不比從前,承擔的風險也更大,但他們卻更滿足,對未來也更有信心。 肯塔基州的瑪克辛·吉爾曾是美國一家著名電視網絡公司的市場銷售經理。失業后,46歲的她實現了長期以來的愿望——創辦家政公司,進入全新領域。 “如果我還在給別人打工,我會更辛苦,還需要出差,因為現在經濟衰退,你得做更多事情來保住你的工作,”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31日援引吉爾的話說,“現在雖然所有的擔子都落到我一個人肩上,但是我很享受,因為這是給自己干活! 今年年初,受到經濟衰退影響,勞拉·默里不得不關閉在紐約經營10年之久的危機管理咨詢公司,轉戰華盛頓。她打算從事與政治和公共政策相關的工作,那正是她最感興趣的領域。 現在,50多歲的默里打算“進軍”政府機構或私營部門,“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我可不想浪費”。 華盛頓一名年輕律師也在考慮同樣問題。 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律師說:“我現在成天工作,但拿不到工資,也沒有任何福利和升職可能。”此外,她還背負著讀法律學校時欠下的15萬美元債務。不過,這些都沒有影響她的樂觀心態。 她計劃辭掉工作,開創事業,但眼下還不想讓公司知道這個打算!八麄(公司)還以為我安于現狀呢,”她說:“可是我學過法律,也有制勝法寶! 這個“制勝法寶”原來是化妝品。幾個月前,她“投資”100美元,買下一套樣品,開始兼職化妝品銷售員生活。每賣出一件產品都能積累分紅,3個月來,她每月能掙400至500美元。 這份收入讓她對以后的擇業方向產生懷疑,她說:“賣化妝品將會改變我的整個生活。我現在甚至猶豫辭職后是否要繼續從事法律工作! 不少人也把目標轉向相對穩定的政府工作。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前5個月,申請到美國政府部門工作的人數已達770萬,而在去年,一整年的申請者也只有810萬左右。 另外,還有越來越多的人想成為志愿者。 一個名為DC CARE的慈善機構負責人馬迪耶·亨森說:“申請擔任志愿者的人數明顯增加,部分原因是人們想在失業期間保持工作水平。”他說,去年11月以來,這家機構每周都能收到200份申請,相當于以前一個月的申請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