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8日,超過150個社會團體在倫敦聯合舉行大規模游行,呼吁即將在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倫敦金融峰會著重應對金融危機對普通人造成的影響,并關注戰爭、貧困、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新華社記者
張禮慶
攝 | 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峰會定于4月2日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這次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特殊歷史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能取得哪些成果,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問題。 路透社3月30日披露了日期標注為3月26日的最新版本峰會公報草案全文,從中大體可以了解峰會可能取得的主要結果。以下為草案內容摘要。
引言
“我們現在面對當代世界經濟的最大挑戰,這場危機影響全世界普通民眾的生活。全球性危機需要全球性解決方案! “建立在市場準則、有效監管和強大全球性機構基石上的開放性世界經濟將確保可持續的全球化。我們決心恢復增長、抵制保護主義、改革市場和機構!
保增長
采取空前、一致的財政措施,促進增長和就業。今明兩年的財政刺激措施有望促進經濟增長2%,創造超過2000萬個工作機會。 ——各國央行承諾,如有必要,將繼續采取擴張性政策,動用包括非常規政策在內的所有貨幣工具。 ——通過提供流動性、注資、解決問題資產等方式,全面增強金融機構體質,恢復國內借貸和國際資本流動。 ——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多邊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確保資本繼續流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 ——維持對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承諾,兌現對窮國援助承諾。 “這些措施構成當代史上最龐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對金融領域的最全面支持、對支持全球金融流動性的最廣泛動員。目標是促成全球經濟在2010年年底前恢復增長! ——由IMF定期評估這些舉措。
促開放
世界貿易25年來首次下滑。必須維護全球化和開放市場,貿易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重申華盛頓金融峰會上的承諾,不對商品和服務投資或貿易設置新的壁壘,不施行新的貿易限制措施,不對出口實行新補貼。 ——避免金融保護主義。 ——避免競爭性本幣貶值。 ——促進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成功。這將給全球經濟每年帶來至少1500億美元增長。
重監管
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的薄弱是這場危機的重要原因,必須采取行動建立更有力的監管和規范體系。未來的監管和規范必須促進透明性、防御系統性風險、縮小金融與經濟的關聯循環、減少對風險金融渠道的依賴、摒棄過度風險行為。 ——金融穩定論壇將改組為金融穩定委員會,二十國集團成員都將加入這一委員會。 ——成立“監督團”,在金融穩定論壇框架內監督跨國金融機構。 ——金融監管延伸到對沖基金等所有金融市場、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 ——避稅天堂等“不合作區域”將受到制裁。 ——標準制定者應會同監管者確保估值方式一致性,制定單一會計準則。 ——規范信用評級機構,確保它們符合國際良好操行要求,防止利益沖突。
需改革
改革主要國際金融機構,以反映世界經濟的變化。包括窮國在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必須擁有更大代表性。 ——在2011年1月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配額及投票權改革。 ——在2010年春季會議前完成世界銀行投票權等各項改革。 ——由世界主要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共同基金組成的國際金融協會會長和高層工作人員應該通過公開程序遴選。
(新華社專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