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網站25日發表文章稱,過去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經濟發展迅速的新興國家都在注視著西方的金融風暴,這些經濟體似乎離風暴中心仍很遙遠,然而現在情況不再如此。 文章說,由于外資大量撤出導致信心消失,許多新興國家的股票市場暴跌,貨幣大幅貶值。同富國政府一樣,目前新興國家的政府也在力爭減少損害。各新興經濟體的備戰狀態各不相同。很顯然,這些國家如何應對,決定著世界經濟衰退的程度。 與過去許多新興市場危機不同的是,今天的混亂來自富裕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資本市場越來越一體化造成的。如果新興國家的經濟崩潰,無論是陷于貨幣危機,還是急劇衰退,都將引發對金融全球化更嚴重的質疑。 文章說,外國銀行貸款的突然枯竭以及對沖基金和債券市場其他投資者的大量外撤,遏制了信貸的增長。正如火爆的信貸業一度曾推動了新興國家強有力的國內開支一樣,信貸緊縮意味著經濟發展速度將要放慢。 文章認為,在新興市場的大國中,中國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經常項目呈現順差,與外國銀行的關聯很小,預算結余為促進開支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中國經濟可能會放慢增速,但不會崩潰。雖然這還不足以拯救整個世界經濟,但中國的增幅將會為農礦產品限定底價,并有助于新興市場其他國家的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