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劉洪看美國專欄]
一輛汽車,一個人,一段歷史傳奇。 這輛車就是T型車,這個人就是亨利·福特,這個傳奇就是亨利·福特發明的T型車徹底改變了美國,成就了美國“車輪上的國度”的美譽。1999年美國汽車工業評選“世紀之車”時,T型車眾望所歸名列榜首。 今年是T型車誕生100周年。福特公司、T型車的發燒友,最近舉行了長達一個星期的慶典。但對歡呼的人群來說,在緬懷往日輝煌的同時,卻也不得不面對現今美國汽車工業的苦澀。 T型車的輝煌,首要功臣自然是福特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歸功于他的創新精神——技術創新、銷售創新,更有前瞻性的戰略思維。 當其他廠家依然靠手工生產汽車時,福特工程師建立了全新的優化流水裝配線。新生產線使T型車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電燈、電子點火等新技術應用,既降低了成本、也推動了汽車工業的進步。隨著產量上規模,到1920年T型車價格已降至不到300美元(約合現在的3300美元)。 在銷售上,福特采用高薪推動政策:向員工支付高薪,使福特員工都能擁有T型車,員工增加了自豪感和工作積極性,他們的榜樣作用,又推進了整個社會的薪酬改革,繼之引發了T型車風潮。T型車由此走入尋常百姓家,美國人親切地叫它“便宜小汽車”(Tin Lizzie)。到1921年,T型車產量占到了世界汽車產量的一半以上。據統計,從1908年第一輛T型車面世到1927年停產,T型車共銷售出了1500萬輛。 T型車的成功,也奠定了美國汽車工業在世界汽車格局中的首要地位。但100年后的今天,T型車的后繼者們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油價飆升、經濟疲軟、成本上升,通用汽車、福特、克萊斯勒這“底特律三巨頭”正在破產邊緣掙扎。 去年,福特已將占據了76年之久的美國市場老二位置,拱手讓給了豐田。今年第二季度,福特虧損額達到了86.7億美元,創福特建廠100余年來最糟糕紀錄。 福特的命運只是美國汽車工業的一個縮影。今年也是通用汽車百年誕辰,但面對巨額的虧損,這家世界頭號汽車商最近也不得不斷腕求生,打算通過裁員、關廠、告貸等多種辦法,籌措資金,渡過難關,作為策略一部分,悍馬等汽車品牌也將被出售。 美國汽車工業的衰落,是時代大潮的結果,也不無自身的原因。 T型車就是一面鏡子。在T型車的巨大成功面前,亨利·福特顯然被沖昏了頭腦,他拒絕改進建議。由于缺乏持續的創新,T型車逐漸老化而失去優勢,到1927年其銷量被雪佛蘭汽車超過,T型車最終只能退出歷史舞臺。 創新是一個企業能持續發展的靈魂。但在過去幾十年,美國汽車工業沉浸在美式車的成功中;但隨著高油價時代的到來,車輛寬大、動力足的美式車開始被消費者放棄,先行一步開發節油小型車的日本豐田、本田公司大獲成功,而“底特律三巨頭”則開始連年虧損。 美國汽車工業目前也在艱難轉型。通用汽車和福特都已全面加強技術創新,并把節油小型車作為公司重點發展戰略。沒有小型車歷史的克萊斯勒則與中國奇瑞公司達成協議,合作研發,由奇瑞為其貼牌生產,最終回銷美國市場。 100年前,T型車的橫空出世,改變了世界汽車工業的進程;100年后,高油價的壓力,迫使汽車工業進行全面的轉型。能否在創新上取得新的突破,能否在大浪淘沙中重現昔日的輝煌,正成為福特等“底特律三巨頭”面臨的嚴峻考驗。 (本報記者劉洪7月28日發自華盛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