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2007年4月18日拍攝的一名女子在英國倫敦展示歐元(左)和美元紙幣的資料照片。新華社/法新 | 由于今年一季度美國非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增幅大于預期,加上美聯儲官員的強硬言論幫助鞏固了美聯儲可能暫停降息的觀點,7日紐約匯市美元強勢反彈。 作為美元匯率“風向標”的歐元與美元比價7日中午一度創下1比1.5366的七周來最低,當日尾盤報價為1比1.5401,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比1.5533。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等媒體撰文稱,最近一段時間美元的企穩走強表明,繼長達6年的疲弱狀態后,美元幣值有望回升。
利差因素有望緩解
很多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和歐元區不同的利率政策是導致歐元對美元走強的主因。對此的解釋是,歐元的相對高利率與美元的相對低利率,推動了匯市對歐元的需求。基于這種觀點,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美聯儲透露出來的減息可能告一段落的消息以及美國近期陸續出臺的超預期數據可能促使美元階段性企穩甚至反彈。 6日,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托馬斯·赫尼希表示,在通脹前景令人擔憂、美國經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加速增長情形下,美聯儲應準備好“適時”提高基準利率。赫尼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成員,他的表態引發了市場對美聯儲采取緊縮貨幣政策的預期,這有利于美元走強。據悉,數月來已經有數名美聯儲官員對物價壓力表示擔憂,但赫尼希卻是第一位如此清楚地表示有必要加息以遏制通脹的官員。 此外,美國經濟指標的回暖和歐洲經濟疲軟跡象的增加也導致歐元下跌、美元上漲。美國勞工部7日公布,一季度非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增幅折合年率為2.2%,高于分析家預期的1.5%。美國商務部4月底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一季度美國GDP增長0.6%,并未出現下滑。而3月份工廠訂單出現反彈,上升1.4%,遠高于市場預期值。相反,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歐元區3月份零售數據卻意外下降,且反映通脹水平的3月份生產價格指數較前一個月上升0.7%。這些都加劇了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歐元由此承受下行壓力。
不再放任美元貶值
英國《金融時報》8日載文稱,美國及歐洲高層官員的言論證實,美歐一致希望美元走強,并且可能會提供一定政策支持。文章指出,美歐決策者都希望避免美元對歐元跌幅過大,他們擔心,一旦出現美國經濟轉好,而歐洲經濟惡化的情況,美元對歐元匯率會迅速反彈,而如此劇烈的匯率波動可能加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這些高層官員還希望避免出現美元進一步疲軟加劇油價上漲的可能性。 《金融時報》還以七國集團(G7)4月初公布的聯合聲明佐證美歐在匯率問題上態度的變化。G7成員在華盛頓舉行會晤,并在會后聯合聲明中表示,“自上次會議以來,外匯市場有時出現劇烈波動,我們擔心這可能對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影響”,“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外匯市場走勢,并且采取適當的合作”。據悉,這是G7自2004年2月美國博卡拉頓會議以來首次改變外匯措辭。 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的4年中,G7一直沿用“不歡迎外匯市場過度波動,匯率應該反映基本面”的說法。此前,美國財長保爾森也曾多次強調,匯率漲跌應當完全由經濟基本面決定,任何干預都是無效的。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改變說明,G7正謹慎地為美元提供支撐,為防止美元的繼續貶值,美國和G7其他成員可能會共同采取財政和貨幣政策。
分歧依然存在
盡管看多者從近來美元的反彈中找到了希望,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即便美聯儲不再降息,仍不能由此判斷美元已經結束貶值周期。 從歷史數據看,2003年中期美聯儲降息達到1%底部水平后,美元仍在不斷貶值。甚至當2004年中期美國開始加息時,美元還在貶值。直到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超過歐洲央行基準利率,美元才走出一輪反彈。 而且,他們還認為,美元貶值更多是美國貿易赤字而非利率政策作用的結果,是布什政府為推動本國產品出口而有意采取的弱勢美元策略。最近幾個月,美國產品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5%。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指出,低利率政策對美元貶值的作用較小,最關鍵的推動力量是高達7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費爾德斯坦還認為,美元可能會繼續貶值,因為雖然美國的貿易不平衡問題有所改善,但距離完全消失卻還有很長的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