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3-31 本報駐柏林記者:郇公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應對措施果斷 內部結構健康
外資依賴度低
 |
圖為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銀行區的街景。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 去年夏季在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影響,但近日德國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可謂驚喜不斷,與美國頻顯經濟降溫跡象形成鮮明對比。德國緣何在次貸危機中獨善其身,個中原因值得探究。 德國政府日前宣布,德國商業景氣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保持上揚,消費者信心指數再次意外上升。而與此同時美國的經濟狀況卻不容樂觀,美國政府日前公布的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降至2003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新一期的中期報告將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經濟體2008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都進行了下調,卻將德國的預期上調。 在全球蔓延衰退憂慮之時,德國的生產、消費、工業訂單、就業率等指標卻逆勢上揚,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德國政府及金融界對次貸危機進行了果斷處理,將其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這些措施包括歐洲中央銀行連續大規模注資,德國政策性銀行向陷入次貸困境的德國工業銀行等迅速施以援手,支持受到次貸危機牽連的多家州立銀行及時進行剝離、并購等。這就有效控制了次貸問題向整個金融體系擴散,對緩和市場緊張情緒起到了顯著作用,也阻止了金融市場危機對實體經濟的進一步影響,使反映生產者和消費者心理預期的兩大指數——商業景氣指數和消費者信心指數沒有出現下滑。 其次,近年來德國經濟改革成效顯現,內部結構健康,明顯增強了對外部風險的抵抗能力。即便在歐元對美元大幅升值和國際油價飆升的情況下,德國商業景氣指數仍然連續3個月上升,這直接顯現了德國企業效率提升以及對員工成本增幅的有效控制。例如,在2007年第三季度,在整個歐元區勞動成本上升3.7%的情況下,德國勞動成本僅上升0.7%。 另外,正如經合組織德國問題專家費利克斯·胡夫納所言,“至今我們并沒有感到金融危機對德國經濟產生大的影響,原因之一便是德國的企業很少依賴外部資金”。 同時,德國政府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進一步蔓延的負面影響也保持高度警惕。德國經濟部長格洛斯近日表示,金融危機不會導致德國經濟衰退,但德國經濟活力可能遭到破壞,目前當務之急就是要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格洛斯一直在推行減稅計劃,以進一步增強德國企業的競爭力。他認為,德國經濟改革將使經濟衰退的危險最小化。 作為歐元區經濟的重要發動機,德國經濟向好也減輕了歐洲央行降息的壓力,歐洲央行未來的主要任務仍然是集中控制通貨膨脹。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央行頂住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等全球主要央行持續降息的外部壓力,一直將基準利率維持在4%的水平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