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10-17 本報駐柏林記者:郇公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相對于股票投資,一般被認為風險相對較小的基金產品以及可以對沖、避險的權證產品越來越受到德國投資者的歡迎。近年來,德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一個明顯特征便是在傳統股票產品基礎上衍生的基金產品、權證產品層出不窮,并且漸成市場投資主流。 據德國聯邦投資與資產管理聯合會(BVI)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德國“股民”人數為430萬,占到全國總人口的6.7%,而“基民”人數則高達800萬人,超過總人口的12%。此外,德國權證產品近10年來從無到有,現在日成交量已經達到1000億歐元,成為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追捧的熱點。 德國的基金管理公司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許多產品,如混合基金、屋頂基金、多元策略基金、絕對回報基金、多元資產基金以及生命周期基金等,或者是多種基金的組合。這些產品名目不同、各有特點,滿足不同收益和風險需求。比如,混合基金并非只能在股市或債市上升時投資獲益,熊市中也可能獲利;絕對回報基金通過一系列產品設計,可以保證獲取一個正回報;多元資產基金注重投資多元化,也會運用期貨、期權及其他衍生性金融工具來分散風險、獲取收益。 在這些基金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別具一格的生命周期基金。這類基金通常都設有一個投資目標期限,基金經理會根據時間和投資者年齡等因素不斷調整投資組合。比如,隨著投資者整體年齡的增長,股票投資比例逐漸下降,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比例逐漸上升。表面上看,一只股票型基金逐漸變成債券型或者貨幣型基金,而本質上是這一產品順應了投資者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風險收益的需求。總之,各類基金產品不論是在收益風險匹配還是在稅收等方面,都有吸引投資者之處。 除基金外,權證更是近年來德國證券市場的創新熱點。特別是近年來在證券市場行情波動較劇烈的情況下,權證等具有對沖、規避風險的金融產品更加受到關注。今年德國股市指標股指DAX指數從7000點一度沖高到8000點以上,但在隨后數月內再度跌落到7500點左右。最近出現的美國次貸危機也導致德國證券市場震蕩。這些猛烈市場變化讓一些傳統金融產品遇冷。但是,權證等產品卻大行其道、層出不窮,如指數權證、貼水權證和獎勵避險權證等。 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創新不斷,傳統的基金與權證產品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比如,一些公司發行的所謂“基金”產品既可認購也可認沽。基金經理也被允許使用資金參與個股的認購或認沽權證交易,以便在市場的起落中都實現盈利。 在監管方面,德國金融監管當局為此對這些創新產品實施了最嚴格的監管,對每個新產品的風險評估模型進行嚴格審查監控。德國《證券交易法》還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必須保證這些產品到期時能平倉,違反規定者將遭嚴厲處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