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新一輪下跌,跌幅一度超過20%的牛熊分界線。在眾多的解釋與分析之中,我們提出了“經濟增速下滑是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的觀點。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不僅驗證了我們的觀點,也堅定了我們對經濟放緩趨勢的判斷。 觀察宏觀經濟可以有幾個時間維度的指標。譬如,PMI、發電量、信貸投放、新開工面積等可以看作領先指標。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居民消費等可以看作同步指標,出口、房地產開發投資等可以看作是滯后指標。通過對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的分析,我們看到,滯后指標雖處在高位,但同步指標已增速放緩,領先指標已紛紛下行。不難判斷,經濟增長的放緩趨勢已十分明顯。 先來看滯后指標,以出口為例。5月份的出口增速可謂遠超市場預期,此前我們曾悲觀認為,在歐元區債務危機爆發之后,歐元大幅貶值,會對我國的出口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考慮到訂單的滯后效應,大致會在未來三個月逐步顯現出來。但海關數據顯示,5月份出口1317.6億美元,同比增長48.5%,大幅高于4月份30.5%的同比增幅。對于5月份出口數據的異常表現,我們當然不能樂觀地認為歐元的負面影響并不存在。而更有可能的原因則是商務部發言人提到的,為完成全年出口減排任務,下半年會下調出口退稅率。受此影響,我們看到5月份的鋼鐵出口飆升了約2倍,而1-4月份的同比增幅不過30%左右。 再來看同步指標,逐月回落趨勢比較明顯。數據顯示,5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為16.5%,較4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較3月份回落1.6個百分點。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61%,較1-4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較1-3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投資品價格的變動,固定資產投資的實際增速基本已回落至20%以下。不難看出,同步指標也顯示了經濟增長的回落態勢。 最后來看領先指標,基本驗證了同步指標的下行趨勢。5月份PMI指數為53.9,較4月份回落1.8個百分點。5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速為18.9%,較4月份放慢了2.5個百分點,驗證了工業生產正在放緩。從信貸投放指標來看,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6394億元,不僅低于4月份的7714億元,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如果按照央行此前提出的均衡信貸投放,那么二季度的信貸投放很可能為2萬億元,6月份的信貸投放大致就在6000億元。于是,我們看到了M1同比增速為29.9%,較4月份下降了1.4個百分點。可以預見,未來貨幣收緊還將導致M1和M2同比增速明顯回落。 此外,70個大中城市5月份房價環比上漲0.2%,銷售金額環比下降25%。接下來很可能就是“量價齊跌”,對于“以銷定產”的房地產行業來說,下半年房地產投資的減速幾乎成為必然。這也預示著,“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在政策收緊的背景下持續下滑的趨勢性。
對于通脹,我們的判斷是可以稍微放松警惕。5月份CPI同比上漲3.1%,但環比下降0.1%。隨著翹尾效應的逐步消失,以及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的下降,下半年CPI回落的可能性加大。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跌,也有助于PPI的回落。 綜合來看,我們覺得沒有必要渲染所謂的“二次探底”,只需正確認識經濟放緩的趨勢特征,把握好數據體現的經濟周期規律,再結合宏觀調控的節奏,大致就能對當前的宏觀經濟態勢做出判斷,進而明晰我們對于A股市場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