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在回答參議院民主黨政策委員會成員提問時,承諾美國將向中國和其他國家“持續施加壓力”,以促使這些國家開放市場。他同時表示,美國需要監控世界各國的外匯政策,以確保各國不會通過貶值本幣以獲得不公平的優勢。在此背景下,筆者就反全球化的三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觀點。
再平衡還是全球化潮流逆轉?
人們討論著現在是危機后還是后危機時代,語序之差,折射世界金融、經濟次序調整的急迫性、復雜性和困難性。但基本可以預見的是由美國領導,中國支持的狂飆突進的全球大躍進時代(1980-2007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全球化可以繼續,美國領導的全球化充滿著自己的計較和日程表,所謂的全球化就是——美國的貨幣,中國和印度的勞動力,中東和俄羅斯的石油,全球的市場(包括保安服務),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美國人的消費欲望,并通過技術開放上的優勢,讓美國永遠居于食物鏈的頂端。發達國家如同既得利益集團,讓中國和印度加入富裕俱樂部的想法,令他們不寒而栗,如果中國人和印度人在30至50年內如美國一樣的消費,又沒有任何能源技術上的實質性突破的話,世界將不會再有任何資源存在。 有趣的是,中國正在試圖復制一個美國,例如人民幣對美元的替代,擴大內需以滿足中國人的消費愿望,海外投資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控制和市場份額,以及更為強大的軍力投射。“歷史不會重演,但都基本押韻”,這一切都如同美國在二戰后逐漸取代了英國成為拉動全球化的發動機。但別誤會,盡管代價巨大,中國仍舊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中國舉雙手贊成繼續“rangers
lead the
way”(騎兵先行),至少是一段時間,也許是20年。 中國試圖寬慰美國,危機已經過去,一切又回到從前,你們的全球化思想是對的。但重大經濟危機后是思想的危機,是經濟學的危機:是否有第三條道路的存在,新的發展模式又是怎樣,世界完全沒有方向。
民粹主義還是泱泱大國?
美國一直在借世界的錢來消費,研發和提供世界警察服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全球化時,rangers lead the
way,反全球化時,居然也是美國挑頭——這當然是美國國內政治格局變化使然。國內利益高于一起,這是政治家的基礎。奧巴馬的經濟政策具有民粹色彩,像個小國一樣思考問題,而不再是全球化的領導者。一個指點江山的超級帝國,打算退居二線,全球化這么快走到它的反面,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這是美國國內政治的短暫周期變動還是根本轉向,值得深思。 當美國自身也失去領導世界的意愿時,舊有次序的崩潰帶來的混亂就不是一點點了。這并不是奧巴馬第一次強調要擴大出口,以改善貿易赤字,并進一步調整美國的經濟結構。他在美國國內和G20、APEC等國際場合多次闡述過其“平衡發展”的理論。面對持續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民主黨今年10月中期選舉晴雨不定。擴大出口以增加就業也是民主黨奧巴馬政府可以發力之處。預計2005年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議題包括匯率、貿赤、氣候、以及版權問題又將重啟,而且難以善終。 中國最大的籌碼貌似拋售美國國債,但這個威脅也許并不是那么可怕。有經濟學家預測美元會在未來5至10年內貶值25%,如果中國進而拋售美元,則會加速美元貶值的速度,中國遭受到的損失未必會比美國小。
中國:外部壓縮倒逼內部轉型
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路徑在何方?中國經濟賴以高速發展的基礎已不復存在: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要素價格全面上升,而終端外需在反全球化趨勢下已經難以重返原有水平了。連食物鏈頂端的美國都要停止消費,開始生產和出口一般商品,中國在氣候問題上受到圍攻,將進一步推高增長的成本。中國有自己的麻煩——經濟體內部面臨最終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造成的通縮壓力與流動性過剩引起的資產泡沫和通脹預期并存;從中長期看,長期失衡和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進一步惡化。 斯蒂格利茨是對的,新的世界的發展空間和主題就在于,中國的城市化(內需)和美國的高科技,如果沒有這兩者之間的妥協和合作,全球化將死無葬身之地。 世界已經不再相信中國是一個僅僅依靠廉價制品為世界服務的打工仔了。大家喜歡引用電影《蜘蛛人》中的一句臺詞——更大的能力意味更大的責任。一方面美國領導的全球化已經告一個段落,另一方面,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遲遲不肯上位。可以想象在新興經濟體真正上位之前,目前的混亂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直到那個臨界點的再次來臨。二次探底假若真的來臨,那將是一次足夠當量的余震,徹底摧毀已經搖搖欲墜的現有國際經濟、金融次序下的所有地面建筑。加固自身經濟體的抗震基礎是當務之急。
美國領導的全球化充滿著自己的計較和日程表。全球化時,rangers lead the
way(騎兵先行),反全球化時,居然也是美國挑頭。當美國自身也失去領導世界的意愿時,舊有次序的崩潰帶來的混亂就不是一點點了,誰將是下一個騎兵呢?
(作者系西南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