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長假期間,全球金融市場并不平靜,上周四,美聯儲意外提升貼現率水平25個基點,引發投資者的擔憂。全球匯市、股市一度出現大幅波動。 提高貼現率,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一個開端。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手段,早在2007年次貸危機開始之時,美聯儲就采取了調低貼現率和聯邦基金利率之間差值的做法,以鼓勵處于流動性困境中的銀行向美聯儲貼現窗口融資。由于市場通常將自美聯儲貼現窗口融資視為銀行發生危機的重要征兆,歷史上只有出現嚴重問題的銀行才會選擇貼現窗口融資這一舉措,因此為了讓這一工具在危機中發揮其提供必要流動性的功用,美聯儲甚至通過鼓勵幾大銀行巨頭利用貼現窗口融資的方式,來消除市場對于利用這一工具的不安。 在2007年8月和2008年3月兩度調低貼現率和聯邦基金利率差值后,這一通常為1個百分點的差值被縮小到0.25個百分點,在連續降低聯邦基金利率至0~0.25%這一零利率區間后,銀行的緊急借貸成本達到歷史最低。隨著金融危機的日益深化,利用這一窗口的銀行越來越多,日貼現借貸金額最高時曾達1100億美元之巨,超低的緊急借貸成本在挽救銀行業方面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在金融市場于2009年3月開始趨于穩定后,貼現窗口的借貸規模也開始出現大幅下降,到目前已不足每日150億美元的水平。 在美聯儲用以應對金融危機的幾個工具中,降低貼現率與聯邦基金利率差值是最早被使用的。在搭建退出政策框架之時,這一工具也自然成為最優先被考慮使用的對象。由于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充沛,大型銀行已不再需要如此低成本的緊急貸款融資,而提升貼現率也并不會像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一樣直接影響到市場上的借貸成本,對于目前仍需要超低利率水平以促進經濟恢復的美國經濟不會造成明顯的負面沖擊,并且,這一做法還能暗示市場以美國金融市場已經穩定的信號,增強投資者和普通民眾對于經濟前景的信心。 無論如何,確定開啟退出政策的大門,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經濟向好的態勢需要十分明確并不可動搖。 顯然,近期的一系列經濟數據達到了這一要求,2009年12月意外下降的批發庫存和上升的批發銷售數據,促成當月的庫存消化時間下降至1.12個月這一2008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就意味著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美國企業的開工率將會出現提升,雇工活動亦會升溫。而在上周公布的費城聯儲整體經濟指數的分類數據中,這一觀點進一步得到證實,制造業訂單大幅增加至5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就業和出貨指數均出現增長,而一旦失業率因此正式進入下降通道,美聯儲的退出政策出臺也就順理成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