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2-24 作者:周明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養老金實現跨省轉移——從23日這天各大網站的網民跟帖中傳導出的陣陣“春意”來看,這則利國利民的好消息,著實讓中國網民覺得這個冬天并不寒冷。記得就在半年前,在公眾輿論一片吁呼對所有城鎮職工實現養老金一視同仁,養老金實行全國統籌流轉時,一些部門和地方的所謂權威人士還聳著肩、雙手一攤無奈斷言:養老金實現全國統籌流轉需要30-50年掘進。而今看來,雖然每一項利民措施的進程都未免充滿艱辛,但阻礙“全國接轉”的瓶頸并非技術問題,而是意識在作怪。 這是我們養老金現狀決定的,我國2006年有“1.8億人”參加社保,五項社會保險基金年底累計積累8239億元。此數字對13億國人來說,可謂杯水車薪。而上億的外出務工者,根本沒法進入“社保視線”中。外出務工者不可能輕易成樹,在他鄉扎根生系,一旦回鄉,別說巴望將單位繳存的部分隨己一道回家,就是將自繳那部分能帶走都難。無疑這筆不菲的“無主游資”便成了各地截留的一筆不菲的外快。所以,只有所有城鎮職工的社保實行全國一盤棋統籌,并在技術上實行一卡繳費與一卡領金,才是真正抵達社保公平的透明路徑。 當然,在看到這種善政的巨大進步的同時,還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防止好政策在執行中局部走樣,這就需要跟進更為有力、更具前瞻性的細化措施。比如,雖然這次養老金全國流轉的技術瓶頸成功告破,但似乎尚留有一條制度性尾巴——為什么企業所繳納的那部分不可以大部分或全部隨務工者轉移?誠然,由于種種原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平衡,企業為職工的養老所繳費的比例和金額不盡相同,有的地方甚至落差很大,但這不能成為這筆繳費大部分留下的政策理由。 實際上,當今奔走他鄉的外出務工者,往往是循著一條“別窮奔富”的路徑在流動。在他們務工的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留下智慧,當然也奉獻了他們的青春和夢想,對這些城市的發達也貢獻了力量。然而,當這些煥然一新的城市不需要他們,或者說他們需要重回故鄉之時,卻不能帶走這些單位原本該給他們的一份政策承諾式的養老保障,僅帶走少部分的自繳養老金,顯然,這于理于情都說不過去,還會加劇我國在地區養老福利上原本存在的落差。 筆者建議,各大城市的單位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金必須隨個人賬戶全部轉移。實際上,那是外出務工者創造出來的價值,也是他們應得的保障權利,任何機構均未有雁過拔毛式的政策理由,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他們的這種權利。當然,考慮收取一點手續費也行,可以扣除百分之二的單位繳費金額留在當地。這樣才能防止一些人趁機鉆政策的空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