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力度節奏重點蘊含市場機遇
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已經明確要保持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這是政策的不變之處。在有了這個基調之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會在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上下功夫,這是政策變化的重要看點。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在明年繼續施行,而實施的力度和節奏顯然會較2009年有所收斂。僅以信貸投放為例,今年1-10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8.92萬億元,同比多增5.26萬億元。這種放貸速度和規模在中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的趨勢下,是難以維持的。但要夯實經濟平穩向上的基礎,則仍應維持一定的信貸規模和速度。這就是在明年的政策上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至于2010年政策實施的重點,離不開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確定的五個“更加注重”,簡單地說,就是經濟增質增效、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增活力、重民生、統籌國內國際大局。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解決的問題。 從資本市場這個角度來理解明年政策實施的重點,無外乎以下四點: 重點之一是如何降低國內較高的儲蓄率,用以刺激終端消費。 據測算,從1999年開始,中國儲蓄率就一直處于上升狀態,直到2007年國民總儲蓄占到當年GDP的51%。總儲蓄率較高意味著終端消費的缺乏以及對投資和出口驅動增長模式的高度依賴。在2008年下半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失衡的增長模式面臨挑戰,為調整經濟結構敲響了警鐘。 高盛亞洲資深經濟學家喬虹認為,從長期看,高儲蓄率將使當前體制下反周期政策的實施更具挑戰性,且效果也將減小。鑒于投資和凈出口方面的這些長期趨勢,通過降低儲蓄率來刺激消費是符合中國自身利益的。 重點之二則是區域經濟振興。 中國“十一五”(2006-2010年)規劃對于區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明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因此在2009年,中國就已批準10個區域發展規劃,且有海南國際旅游島和新疆兩個正在研究中的區域規劃綱要。至此,中國的區域發展規劃在地域上已經劃分清楚,接下來就是如何發展的問題了。 可以設想,這些已經獲批的區域規劃在明年將會獲得更多的金融、財稅等實質性配套政策支持。這些配套政策有的會像天津濱海新區那樣,獲得一些金融業務創新方式的先行先試,有的則如西部大開發那樣,獲得國家財政、信貸資金支持。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穆懷朋就表示,今后央行將積極改進和完善西部大開發的金融支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合理加大對西部地區資金投入,加大政策指導力度。 重點之三則是產業振興規劃的貫徹實施。 今年初以來,國務院陸續頒布了鋼鐵、汽車等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在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帶動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運行態勢整體向好,目前我國鋼鐵行業已基本扭轉金融危機造成的生產需求急劇下降的勢頭,企業效益由虧變盈。 重點之四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今年4月份啟動的醫療體制改革,其中五項重點改革的投入資金就達到了8500億元,而這8500億元中的三分之二用于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幅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既增加投資、釋放社會消費潛力,也可為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由此,2010年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會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議題之一,也會成為明年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 以上的四個重點都會對2010年的證券市場產生明顯的影響。 未來隨著這四項重點工作的推進,以及相關政策的頒布和具體實施之時,其效果會逐步反映在證券市場具體的板塊中。 2010年的投資機會就蘊含于此。 在2010年這十大產業的結構調整、并購重組將進入狀態,屆時它們將獲得更多的金融支持,比如并購貸款、銀團貸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