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元沒有形成貶值的趨勢,如果原油期貨交易不再以美元為結算單位,如果中國的經濟沒有形成V字型強勁的復蘇,如果這三個如果只有一個成立,那么,原油期貨價格就不會如此輕易地沖上80美元。 但是事實上,原油期貨價格在突破了前期75美元的高點后漲得沒完沒了,已經漲了整整一個月,而且沒有結束的跡象。 原油期貨價格是否就此步入新一輪炒作周期,如果是,對中國經濟將會有什么影響,如果不是,又有什么辦法能夠避免這種影響呢? 比較一下我們CPI的走勢,豬肉價格的走勢和原油期貨價格的走勢,我們會發現三條線的走勢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很多人可以理解CPI和豬肉價格的關系,但是卻不能理解原油期貨價格和中國的豬肉價格怎么會有聯系。 其實,內在的邏輯關系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原油價格的上漲會引來大家對新能源的追捧,而在新能源中又數乙醇汽油的技術最為成熟,乙醇汽油的提取主要來自玉米(資訊,行情),玉米又是中國養豬的主要飼料。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產地,而美國人的規劃是將50%的玉米轉為乙醇汽油的原料。換句話講,50%原來的糧食作物有可能轉化為工業原料,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在2008年初會出現糧荒的答案。因為那個時候,正是油價被炒到147美元的時候,也是中國的豬肉價格被推到不可思議高價的時候,而隨著原油價格在三個月中由147美元直落到33美元,不但全球的糧荒跑了個無影無蹤,中國的豬肉也成了根本賣不掉不得不由政府收儲的東西。想想年前中國政府為了鼓舞中國農民的養豬積極性而做的種種努力,如何不讓人感慨萬千。 原油期貨價格的炒作和需求是沒有關系的,一定要說有關系也就是一個炒作的概念,那就是中國需求,因為受二次石油危機的影響,歐美也好,日本也好,對于石油的需求,在過去的十年中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都有下降,世界石油增量的50%是由中國消化的,這讓中國政府非常難受。如果中國的成品油價格不隨行就市,那么就不會壓縮需求,炒家們就會繼續拉抬,而如果隨行就市,那么又會加大中國通脹的壓力,在這個問題上左右為難,2008年不漲價不是,2009年漲價又不是。 最要命的是,對于原油期貨價格的炒作,中國政府是無能為力的,歐美議會2008年初和2009年初都動議強化交易的監管,但是雷聲大雨點小。 巧就巧在,油價沖過80美元之時,中國9月的CPI,由負轉正了,上漲的幅度是0.4%。CPI和豬肉的關聯度之所以這么高,以至于2007年至2008年被人稱為一只豬的CPI,在于在CPI中,豬肉的價格以及糧食的價格和食用油的價格權重占到了70%,是標準的農業CPI。由此,我們就可以理解,同樣誘因是原油價格的爆炒,PPI的反映反而滯后于CPI,而在美國,直至金融危機發生前CPI才3.6%,沒有金融危機的中國,在99%的商品都供過于求甚至被世界各國頻頻指責輸出通縮的同時,國內的CPI居然達到了8.6%。 CPI失真的后果是嚴重的,直接誤導政府的決策,而在滿腦門子貨幣供應學派的貨幣管理當局看來,一切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于是在2008年初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已經連續跌破5000點、4000點甚至3000點的時候,在國內出口企業因為人民幣升值而紛紛倒閉的時候,在房地產市場極度低迷之時,從緊的貨幣政策不但沒有及時調整,反而銀根越抽越緊,6月10日把存款準備金率提高了整整一個百分點,達到13.5%,教訓極其慘重。 毫無疑問,在產能嚴重過剩的中國,不存在由于商品供不應求而產生的內生性通貨膨脹。2007年和2008年CPI的持續走高是一種輸入性的結構性通脹,不認清楚這一點,機械地照搬照抄食洋不化,唯書唯上唯外,只會南轅北轍,貽笑大方。 我們有沒有辦法切斷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的傳導鏈呢?沒有。有沒有辦法切斷原油價格和糧食價格以及豬肉價格的傳導鏈呢?也沒有。 但是,我們有辦法調整一頭豬的CPI權重,改變過重的肉價、糧價和食用油價格的比例,讓CPI更真實地反映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避免自我恐嚇,自設陷阱,自我束縛,為中央政府的正確決策創造條件。 值得指出的,就在國務院明確加強通脹預期管理的第二天,國家統計局宣布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水皮真切地希望,這個咨詢委員會能夠第一個拿CPI開刀,否則,通脹預期的管理就無法落到實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