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最大的出口港依然在與國際低迷的貿易市場對抗——7月15日,深圳市全港6月份吞吐量數沒有延續5月份的樂觀趨勢,集裝箱吞吐量147.1萬TEU(標準箱),同比下降19.8%,貨物吞吐量1,579.8萬噸,同比下降10.3%。
“形勢并不那么悲觀,我們的港口正在開拓新的經營模式和業務增長點。”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譚剛表示,“港口效益要逐步減低對吞吐量的依賴,增加增值服務業和綜合服務功能。” 7月9日-10日,廣州南沙保稅港區和深圳前海保稅港區一期先后通過國家驗收,開始封關運作,譚剛認為,廣東省兩個保稅港區應大膽探索新的貿易方式,比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這些運作不僅有利于增強各屬地港區的配套功能,而且有利于帶動“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提高廣東開放型經濟的總體水平。
港口聯運雛形
截至今年5月,全國集裝箱吞吐量環比增長,同比降幅收窄,開始有了止跌企穩的趨勢。 珠三角地區深圳港和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環比上升了12.6%和9.1%,同比降幅也縮小到-17.4%和-5.1%,該數字在4月份分別為-24.9%和-11.7%,成為全國港口業反彈力度最強勁的區域之一。 廣州港在內貿箱量的推動下持續改善趨勢已經較為明顯。廣州港集團4月份的集裝箱量就已經出現環比增長5.7%,貨物吞吐量環比增長10.2%,且創造了自去年6月份以來的新高。 據廣州港集團公司生產業務部部長楊維鈞介紹,該港4月吞吐量增長是由于腹地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的良好勢頭,且該集團加大了市場營銷工作,爭取了貨源。 珠三角制造業“雙轉移”導致各港口群原有的客戶關系也跟隨著大轉移,競爭不僅僅發生在珠三角各港口之間,廣西、福建、甚至長三角也加入了對珠三角向周邊地區分散的客戶的爭奪。 “廣州港需要建立覆蓋水路、公路和鐵路的立體港口物流系統,積極拓展多形式聯運體系,擴大廣州港輻射帶動能力。”楊維鈞說。 今年6月1日,直接通往湖南腹地的廣州港-長沙的鐵路集裝箱班列開通,湖南內陸集裝箱貨源半天時間就能到達廣州港。此外,廣州港還與廣鐵集團共同設立了“黃埔新港站”,黃埔至昆明的鐵路集裝箱專列早于去年已經開通。 數據顯示,港口生產經營對其他相關產業誘發的經濟貢獻為1∶5,提供就業比值為1∶9。現代化港口不僅具有強大的航運服務功能和經濟輻射功能,而且依托港口可以發展臨海工業、形成產業集聚。 就現代港口的臨港產業看,大都呈現產業集聚態勢。美國以紐約為中心的東海岸經濟圈,以洛杉磯為中心的西海岸經濟,以及日本太平洋沿岸經濟帶的形成,都是依托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的港口或港口群形成的。以廣東南沙港為例,臨港聚集的重型裝備制造業——龍穴島中船項目以及廣汽基地已經成為廣州產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轉型現代物流
6月15日,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在《建議制定港口經濟發展戰略,促進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案》(簡稱《提案》)座談會上指出,建設現代化國際樞紐港以至國際航運中心是廣州港的長遠發展目標。 “廣州市要依托大型現代物流門戶樞紐加快發展海港經濟和空港經濟。發展港口經濟的意義在于把港口打造成為樞紐型現代物流中心,可以帶動流量經濟和金融、保險、貿易、信息、中介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的高端發展。”朱小丹說。 “簡單來說,就是建立在現代信息系統基礎上,通過信息化管理的物流。這就是現代物流,而不是說非要搞物流園區、上物流項目。如果是這樣,那實際上還是用制造業的思路來發展流通業。”廣東商學院副院長、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徐印州說。 徐印州認為,廣東的物流發展已經到了進一步優化整合基礎設施,同時依靠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的階段。對以制造行業為主導的廣東地區來說,物流行業的流通效率顯得尤為重要,要縮短與發達國家在物流水平上的差距,必須從信息共享上取得突破。 “多年來,廣東的港口業分食了足夠份額的集裝箱吞吐量,深圳港都排到全球第四了,但是正如廣東的制造業,我們拿到的是港口物流服務鏈中最低附加值的一部分,今后不應該一味追求箱量,而是要提升服務,提高效率,增加高附加值業務,比如裝卸、轉口貿易、國際中轉、資金結算等,把物流、資金流和商貿流結合起來。”譚剛說。 譚剛認為,廣東現在已有兩個保稅港區。保稅港區是目前我國對外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廣東可以嘗試經營模式創新和經營觀念轉變。保稅港區已經接近自由港了,但是還有一定距離。最重要的差距就是效率,完全的自由港只有二線海關,而我們的保稅港區仍然要保留一線海關,因此,需要通過更好的信息系統和操作系統來提高通關效率。 同時,廣州、深圳、東莞、珠海4個地市將作為“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給廣州和深圳的保稅港區發展國際中轉貿易、物流外包和資金結算等業務提供了便利。 因此,構建國際化、現代化、規范化、產業化港口物流體系的思路要盡快轉化為政府決策;加快臨港產業集聚區建設,使港口具有強大的航運服務功能和經濟輻射功能的同時,具有強大的產業集聚功能。另外,對港口經濟發展給予優先考慮、引導、扶持,在土地、貸款、稅收上給予港口經濟更多的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