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向公眾征求意見和隨后的修訂,商務部正式頒布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其主旨是簡化海外投資審批程序、促進海外投資發展。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關于中國海外證券投資可能巨額虧損說法引發不少關注。公眾擔心發展海外投資加大風險是自然的,但只要深入了解,我們不難發現,發展海外直接投資正是優化我國對外資產結構的避險之道。 我國對外資產規模已經相當龐大,2007年末即達22881億美元,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但官方儲備資產所占比例過高是其現行結構的嚴重缺陷,2006年、2007年末儲備資產分別占對外資產總額的66%、67%,在以儲備資產占比高著稱的亞洲經濟體中僅次于印度。由于官方儲備基本上只能以高流動性政府債券形式持有,美元國債占了我國官方儲備和整個對外資產的很大比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一方面可以方便地通過美元貶值使我國儲備資產大幅度縮水;另一方面,美國可以此為談判條件,逼迫我國在重大問題上做出讓步。假如我們能夠顯著提高海外直接投資資產在對外資產中所占比重,上述問題將大大緩解。一方面,境外直接投資企業能夠相對便利地通過調整資產結構化解、降低匯率風險,如果美元貶值造成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率上升(這是很可能會發生的),我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資產以美元計算價格的上漲至少可以部分抵消美元匯率貶值的損失。另一方面,境外直接投資企業資產可以更為廣泛地分布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即使是在美國國內,也比政府持有的美國國債更容易隱蔽自己的真實身份,由此可以顯著削弱美國政治要挾的潛在殺傷力。 在上周的新聞報道中,除了中國“兩會”之外,美聯儲可能效仿英格蘭銀行購買長期國債的消息對國際金融市場潛在影響最大。為什么?因為美國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和金融機構重整計劃所需近3萬億美元資金不可能來自當期稅收收入,籌資渠道無非發行國債或增發貨幣(即由美聯儲購買新發行國債)兩途,后者將急劇擴大美國基礎貨幣供給,因而潛藏著巨大的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風險?紤]到美元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美元危機的潛在沖擊可想而知,對中國這樣持有巨額美元資產的國家尤其不利,兩會閉幕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表示擔心在美資產安全,這并非多余的擔憂。 美聯儲去年12月份說過在考慮購買長期國債,以努力降低借貸成本,但今年已經很少提及這個話題,投資者們普遍認為該計劃即使付諸實施也是以后的事情,為什么會突如其來發出這樣一條消息?不管美方是否蓄意訛詐中國繼續捏著鼻子大筆購買其新發行國債,中國增加多種海外投資渠道,對于增強我們的談判地位都是有利的。 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了需要大規模開展資本輸出帶動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地步了。無論是為了維持和擴大海外市場,還是為了確保海外資源和能源供給,或是為了從增值率較低的制造環節進入增值率較高的流通、品牌等環節,從而提升我們在整條國際分工價值鏈上的地位,我們都需要發展海外直接投資。盡管海外投資的一些失敗案例在全國引起了震動,但我們還要看到很多成功的案例,還要看到一些曾經的國際化經營失敗者現在已經重整旗鼓,我們此前對西方企業和金融機構估計過高,我們現在不要對自己的企業和國民估計過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