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1-12 記者:葉超 馬勇 胡若愚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新華社青海大柴旦11月11日電
“這幾天除了孩子不上課,我們一家的生活和地震前沒什么兩樣。”大柴旦鎮居民張浩祥說。盡管11月10日,大柴旦東南發生了6.3級地震,記者11日在大柴旦鎮看到,這里社會秩序安穩,市民生活井然。 11日凌晨近2點,記者從西寧驅車700多公里后,到達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鎮。這里街道兩側的路燈一片通明,在人煙稀少的柴達木盆地中,映襯著四周無邊的黑寂,分外顯眼。繞著大柴旦鎮行駛了一圈,沒有發現成片垮塌的房屋。 11日早上8點多,記者在大柴旦汽車站前的廣場上看到,等客的出租車司機們斜靠在車上談笑風生。長短途班車不時從車站內進出。幾個露天小吃攤前圍坐著吃早飯的顧客,臺球桌也已早早被小伙子們占據。廣場邊的露天市場上,生意紅火。 一位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地震時,樓房雖搖擺得厲害,但時間很短,也就20多秒鐘。除了土坯房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平房,這些年新建的磚混房都沒受什么影響。 在他們的指點下,記者來到了大柴旦鎮邊上的平房區。除了個別房子的圍墻倒塌外,房子本身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裂縫,但并沒有在地震中垮塌。 在這里,記者巧遇了大柴旦鎮人民路社區的工作人員馮燕。她是來幫平房內的住戶們向臨時救災帳篷搬遷的。馮燕介紹,這些平房本就有幾十年歷史,幾近危房,受這次地震摧殘后,質量很成問題。所以大柴旦鎮已在附近的馬路上連夜搭起了救災帳篷,動員平房中的居民先到帳篷入住,躲避余震。 平房住戶葉建斌對要搬到帳篷居住還有些無法理解,說:“也就是兩堵墻的夾縫開了小裂縫,還能住,搬家多麻煩。”在社區工作人員和公安干警的幫助下,她們一家還是開始了搬遷。 在大柴旦中心學校,記者看到幾棟漂亮的教學、住宿樓都安然無恙。因已停課,校園內空空蕩蕩。初一(1)班學生張壽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后,我們都很快從教室里跑了出來,沒聽說有同學受傷。當時跑得快,也沒注意教室內部有沒有裂縫。”看守校門的校工朱玉銀介紹,校園內也就是學生的往宿樓有輕微裂縫。 記者從大柴旦人民醫院了解到,地震發生后,醫院并沒有因地震受傷的群眾來就診。 青海省地震局監測處處長盧寧介紹,大柴旦6.3級地震強震時間短和大柴旦地區人煙稀少是這次地震沒有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這里人口密度僅每平方公里1個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