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危機正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對于國內公司和公司職員來說,如何在這場寒冬中生存下去,成為擺在他們面前最重要的問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早在7月的一封公司內部郵件中,就號召全體員工準備“過冬”。他預計整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冬天”會比想象中更長、更冷、更復雜。(11月10日《北京青年報》)
風暴來臨,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應該說應對危機是公司老板和公司職員的共同責任。然而,我們在看到從太平洋(601099,股吧)彼岸刮來的這場金融風暴,對國內實體經濟的沖擊有明顯擴大的趨勢,已經開始從金融業、制造業蔓延至其他行業的同時,也看到一份大裁員名單在網上十分火爆,似乎裁員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有危機感,也似乎裁員成了企業渡過難關的不二絕招。難道裁員就能使企業走出危機嗎?在我看來,大裁員或會加重危機。 眾所周知,我國為了走出經濟增速放緩的陰影,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投資、出口、消費等政策,來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而拉動經濟增長,消費責任重大。如果消費者無錢消費或有錢也不敢消費,那是很難拉動經濟增長的,這是常識性知識,政府明白,企業家也明白。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是,政府在積極
“救市”,但一些企業卻想置身事外,把職員當成了“包袱”,以拋棄“包袱”而渡過目前的艱難處境,這是不明智的。 其實,在一個和諧的企業里,老板與職員是利益共同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困難面前,只有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這是被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了真理。如今,在美國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危機中,企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甚至一些企業經受不住沖擊已經倒閉,這是沒有辦法的。只要還能撐著,我想沒有想倒閉的企業。只要還能撐著,就要奮力前行,爭取早日走出困境。這就需要企業老板與職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也惟有如此,并在政府的幫助下,才能使企業渡過難關,走出低谷。 還有一個原因,政府和企業都有責任保護勞動者。勞動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緩解社會矛盾和壓力的主力軍,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把勞動者當回事,沒有勞動者的參與和付出,企業走出困境很難,勞動者沒有消費能力,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更難。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出現前所未有的經營困難,不是紛紛倒閉,就是處境艱難,有無數職工失業或面臨失業的危險。如果現在還沒有倒閉的企業再把職員當
“包袱”甩掉,不僅是對職工來說是雪上加霜,對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也是雪上加霜。 總之,不論站在企業的角度,還是站在社會和職工的角度,都不該把裁員當成渡過難關的第一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