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更加深入地參與經濟全球化,我國企業面對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這就迫切要求我國企業更加注重管理、不斷加強管理,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國內外很多成功企業的實踐表明,管理創新是提高企業素質和競爭力的關鍵,是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動力源泉。進一步強化管理創新,依靠管理創新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然而,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在很多企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中國國家企業網、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等網站的主頁搜索欄中鍵入“管理創新”一詞,搜到的記錄僅有幾十條,而且大都是陳年舊聞。與此形成明顯反差的是,在中國期刊網上,1999年—2008年以“管理創新”為題目的學術文章多達近15000篇。這一冷一熱,似乎能說明管理創新在我國遇到的尷尬。不少企業認為,管理創新雖然聽著好聽、說得熱鬧,但只是書齋里的學問,在實際中沒有什么大用處。也有不少企業認為,管理創新是大企業的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遠不如搞技術創新更為實際。 管理創新“叫好不叫座”,與對管理創新的內涵理解不深有關,也與對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生搬硬套有關。不少企業只注重管理模式的引進,而不善于結合企業實際創造性地運用,對引進的管理模式缺少起碼的消化吸收過程,這種所謂的管理創新自然難以奏效。應該認識到,管理創新不是為創新而創新,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因此,管理創新必然包含兩大內容:一是以人為本。企業為維持生存和發展,需要投入人力、設備、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而人作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無疑處于企業運轉的核心地位。企業要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改變重物輕人的舊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不斷創造條件滿足員工物質以及自尊、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二是根據企業實際選擇管理模式。現代企業管理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對企業組織結構有不同的要求。我國企業在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時,應注意結合企業實際,探索對本企業最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制約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因素,除了觀念問題,還有企業管理基礎工作薄弱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基礎數據信息不準確、不完整,業務流程不規范、不標準,規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礎工作薄弱,嚴重影響了現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的推廣應用。因此,企業在管理創新中不能盲目趕“時髦”,過分關注外在形式而忽略基礎性工作。應將管理創新與加強管理基礎工作有效結合起來,并注意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這樣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