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7-20 本報記者:明星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家家戶戶建污水處理站,村里還有個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記者19日走進長沙黃龍新村采訪時,看不到污水四處流、垃圾隨處堆的景象,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錯落有致的房子,屋前屋后的生態庭院讓人流連忘返…… “現在是臭氣變沼氣、污水變用水、垃圾變肥料”,黃龍新村黨支部書記王再德在自家田坎上笑著說,“原來村子里的生活污水一直無序排放,對農戶庭前屋后甚至自家飲用水源造成污染,自從長沙市環保局推行新農村、新環保、新生活的活動后,專家義工和村民一道,把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作為黃龍新村環保治理的首要任務。” 長沙市環保局副局長李志堅介紹,環保專家根據黃龍新村農戶地域特點、環境基礎條件,在總結、分析已應用的各種生活污水沼氣凈化池池型、結構的基礎上,采用無動力厭氧處理技術,運用四級自流工藝,通過沉淀池、厭氧池、處理池、收集池四池凈化后,人、畜糞便的臭氣變成了沼氣,糞渣變成了肥料,處理后生活污水變為可利用水,可用于農田、菜地、花草灌溉。 如今,黃龍新村農戶家的庭院里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花花草草,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花草叢中有污水處理系統和沼氣池,這里的生活污水處理就是利用植物根莖對污水中污染物質進行生物吸收,最終實現對外界的污染“零排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