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金融體系不健全,導致我國碳交易議價能力弱。
●中國碳交易的價格每噸要比已經開始布局碳金融體系的印度少2—3歐元,更不及歐洲二級市場價格的一半。
●構建碳金融體系將有助于我國在本幣國際化中掌握更多的籌碼。是我國爭取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關鍵一步。
本輪全球金融危機過后,國際金融格局和金融秩序將難有太大改觀。發達國家已開始未雨綢繆,爭奪在碳金融體系中的主導權,而我國在新的碳貨幣和碳資本角逐中仍然處于弱勢,必須進行全方位的戰略謀劃,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的碳金融體系,爭取在全球碳金融體系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主動權,這是我國爭取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關鍵一步。
碳金融給我國帶來的發展機遇
1.我國碳金融具備可持續發展空間 巨大的碳排放資源是我國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場的堅實基礎,我國碳交易及其衍生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提供的碳減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場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據世界銀行測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超過2億噸。發達國家在2012年要完成50億噸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預計其中至少有30億噸購自中國。我國碳金融市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這也為我國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爭取主動權提供了可能。 2.碳金融對我國經濟轉型意義重大 發展碳金融也有助于我國實體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有利于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CDM減排類型中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廢物處理與處置類型的項目占總數的77%,因此,依托CDM項目的碳金融可以為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提供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通過出售CERs(經核證的減排量),獲取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能源結構升級的技術和資金,改進我國當前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各類能源的利用率。 3.碳金融有利于我國優化金融體系結構 碳金融作為金融體系創新的載體,有利于我國優化金融體系結構,提高我國與其他國家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水平。碳金融作為一項全新的業務,需要商業銀行創新業務運作模式,客觀上可以促進商業銀行的創新能力。而且,CDM項目往往涉及兩個或多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商業銀行可以借此提高參與國際業務的議價技巧,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往來,積累國際化經營的經驗。 4.碳金融將助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碳交易的興起和新能源的巨大市場正成為助推貨幣多元化的絕好契機。構建碳金融體系將有助于我國在本幣國際化中掌握更多的籌碼。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表示,碳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途徑之一。
我國發展碳金融面臨的制約和挑戰
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資源國家,是CDM項目最重要的供給國,但目前而言,我國碳金融體系發展明顯與碳市場潛力不匹配,碳金融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第一,我國的碳金融制度不完善,碳金融體系及相關配套措施發展滯后。 迄今,我國金融業的碳金融活動主要是各類“綠色信貸”業務,CDM項目建設才剛剛起步,金融業介入不深。碳金融體系不健全,導致我國碳交易議價能力弱。目前我國企業參與碳交易,一部分是通過經紀商從中撮合我國的項目開發者和海外的投資者,另一種主要途徑則是由一些國際大投行充當中間買家,收購中國市場上的項目,然后打包到國際市場上尋找交易對象。中介方易手使得國內碳價格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降低了碳資產的價值轉化效率,也制約了本土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有數據顯示,中國碳交易的價格每噸要比已經開始布局碳金融體系的印度少2—3歐元,更不及歐洲二級市場價格的一半。 第二,對CDM和碳金融的認識尚不到位。碳金融是隨著國際碳交易市場的興起而進入我國的,在我國傳播的時間有限,國內許多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同時,國內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利潤空間、運作模式、風險管理、操作方法以及項目開發、審批等尚不熟悉。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不僅會面臨基本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還會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在對碳金融業務沒有較充分把握的情況下,金融機構不敢貿然介入其中。目前,除了少數商業銀行關注碳金融之外,其他金融機構鮮有涉足。 第三,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全。目前,我國的碳金融更多是指依托CDM項目的金融活動。CDM項目下的碳減排額是一種虛擬商品,其交易規則十分嚴格,開發程序也比較復雜,銷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戶,合同期限很長,非專業機構難以具備此類項目的開發和執行能力。在國外,CDM項目的評估及排放權的購買大多由中介機構完成,而我國本土的中介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與歐洲碳基金、國際知名投資銀行等國際市場上“碳排放權”購買方開展業務的經驗較少,難以開發或消化大量的項目,也缺乏專業的技術咨詢體系來幫助金融機構分析、評估、規避項目風險和交易風險。這導致我國在CDM項目交易中經常處于不利地位。 第四,我國作為CDM項目的主要供應方,在碳交易過程中,與買方之間存在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直接導致國內碳排放權賣方企業在定價權上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國內企業只能以略微盈利或保本價格甚至略虧的價格出售碳排放權指標。 發展碳金融是推進和加快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主要途徑,有助于我國在未來國際碳金融體系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從當前全球碳金融發展趨勢及我國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活動的情況來看,應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以及金融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要加快構建和完善我國的碳交易平臺,建立交易標準,促進碳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要重視培育中介機構,促進碳金融業務開展;要盡快構建多層次的碳金融市場體系。
(執筆:新華社經濟信息編輯部李真盧德坤楊曉靜
參與調研人員:新華社經濟信息編輯部低碳經濟研究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