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怎么這么低,黃金地段被‘賤賣’了!”杭州市湖濱地區商貿旅游特色街居建設整治指揮部以總成交價82647萬元、樓面價14425元/平米,直接拿下湖濱11號地塊(工聯大廈)。此消息一出,立即引來眾多業內人士和網友的質疑。(3月14日《南方日報》)
這樁買賣,之所以引發廣泛質疑,是因為至少有三點吸引眼球:一是該地塊位于杭州最繁華、商場最多的黃金地段,與毗鄰的解百商場、新華書店、明珠百貨等形成湖濱商圈。二是這塊超黃金的商地卻以超低價格成交,甚至比去年初房地產市場最冷時的相鄰地塊出讓單價,竟然相差近半。三是違反《杭州土地拍賣程序與規則》中“競買者不得少于三個”的規定,獨家競拍,一輪直接加價成交。
如此誘人的地塊的“定向”拍賣,如此出人意料的低價“賤賣”,如此有悖土管法規的運作程序,出現在國家重拳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大背景下,發生在“國四條”、“國11條”等調控政策之后,特別是在全方位加強土地市場監管“國19條”出臺的第二天。這不能不反應出當地政府的良苦用心,也不得不讓人佩服其政府主管部門頂風作案的膽量! 出現這些不可想象的舉動,發生這些不可思議的情形,其緣由恐怕很難不歸咎于該黃金地塊的“買家”了。明人一眼便能看透:杭州湖濱商貿建設指揮部是隸屬于杭州市政府的一個部門,具有街居道路整治、開發、建設等行政和商業的“雙重身份”。對于湖濱商業圈中這一頗有油水的黃金地塊,當地政府這個“老子”,不“定向賤賣”給所屬部門這個“兒子”,難不著要讓這“肥水流入外人田”? 既然如此,當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必然運用無形的行政力量,“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自家的“私貨”強行推壓到開放的市場之中,實行定向拍賣且暗箱操作的非法交易,大搞掩人耳目且放大了的以權謀利。殊不知,這一推壓,推掉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法定程序,壓垮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原則,帶頭破壞了房地產市場的游戲規劃和統一秩序。 市場經濟是公開的、透明的、法治的。期望上級國土、法紀等部門介入此案,調查該地塊交易的幕后策劃和具體行為過程,依法依規依紀嚴肅處理,并如實向社會公示,以正公眾視聽,避免政府公信力再度受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