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澳大利亞創新能力怎樣煉成的
    綜合競爭力全球名列第二,僅次于美國
        2009-12-18    作者:郭鐵成    來源:經濟參考報

        澳大利亞人口約2000萬,2006年研發強度超過2%,當年世界競爭力年鑒報告顯示,在全球所有2000萬及以上人口的經濟體中,澳大利亞綜合競爭力名列第二,僅次于美國。到2007年為止,共有10名澳大利亞人獲諾貝爾獎。2008年筆者有機會調研了澳大利亞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一些做法,很有啟發。

      統籌管理創新、工業和科研活動

      霍華德政府時期就力圖把科學、工程和創新結合起來,專門成立總理科學、工程與創新理事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該理事會由總理任主席,副總理任副主席,成員不僅包括教育、科學和培訓部長,而且包括與科技創新有關的內閣部長,聯邦重要的科研機構、團體和企業集團的總裁或首席執行官,以及首席科學家和5名獨立的科學家,每年召開兩次會議,討論科學、工程和技術方面以及澳大利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性、戰略性的問題,向政府和議會提交有相關咨詢報告和政策建議。這就保證了政產學研之間暢通和經常的聯系,有效整合科學、工程和創新資源,統籌決策。
      2007年陸克文新政府又進一步對政府機構進行了調整,將原“澳大利亞教育、科技與培訓部”拆分,建立新的“創新、工業與科研部”。新政府力圖在國家宏觀管理層面把創新、工業和科研結合起來,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競爭力。

      以國家創新體系評估為基礎制定創新政策

      2008年澳大利亞成立專家組,開展國家創新體系的評估工作,希望通過評估制定促進創新的政策,改善國家創新體系的管理,提高國家創新體系的效率。工作組由三個分組組成:合作研究中心及創新合作評估小組、稅收及R&D退稅評估小組、政府部門間評估小組。評估的內容包括創新體系的整體效率,技術以外的商業創新,公共部門在創新中的角色,人才和技能培養,國家研究的卓越能力,信息流動和市場設計,稅收政策與創新,面向市場的創新計劃;政府自身的創新;國家創新優先領域;創新體系的管理等。有關國家創新體系評估的指標、方法和組織過程,筆者掌握的資料尚不充分,有待進一步挖掘、研究。
      當年底形成了關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最終文件——國家政策白皮書,提出了72條政策建議。核心是架起溝通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的橋梁,促進企業吸收新技術和新思想;整合聯邦政府與州及地方政府的科技資源,避免投入分散、項目重復和資源浪費,提高創新效率。
      在國家創新體系評價的基礎上制定的創新政策,既不是單純的研發政策,也不是單純的產業政策,而是涵蓋研發、生產、市場整個創新鏈條的綜合性政策,有利于發揮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功能。

      針對提高創新能力制定國家科技計劃

      研發能力、商業化能力、勞動技能,是創新的三種基本能力。國家科技計劃不是按學科、技術領域制定,而是針對提高三種創新能力制定。國家科技計劃的名稱,就叫“能力支撐計劃(BAA)”。能力支撐計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科研計劃,其目的是提高創新主體的核心能力,使參與創新的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配合政府總體目標,增強產生新思想、新知識和進行研究的能力;促進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商業化;開發各種技能并保持領先的地位,創造人才輩出的環境。能力支撐計劃由促進研發類計劃、促進商業化類計劃、提高和保持技能類計劃三個系列子計劃組成。子計劃項下的具體計劃隨著創新活動的變化而變化,有些在BAA計劃啟動時并沒有,是后來設立的;有些一開始就有,但完成后就終止了。
      以創新能力為核心設置科技計劃,減少了計劃種類和項目交叉、重復,加強了創新計劃與研究計劃的互補銜接。政府在資金分配、政策導向上,更具指導性和清晰度。

      國家計劃支持科研人員開展合同研發

      為了加強知識和技術的流動,政府對合同研發予以支持,即凡是以企業用戶為基礎具有研發合同的研發項目,可以申請政府的資助。最典型的是通過“合作研究中心計劃”(CRC)資助科研人員承擔用戶企業的研發項目。CRC是1990年設立的,目標是“通過發展長期和用戶為導向的官民合作研究中心獲得可以應用和商業化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促進澳大利亞的工業、商業和經濟的增長。”
      CRC實際是采取企業法人機制的項目組。它有三個特點:
      第一,項目組的項目來源于企業,企業是該項目的最終用戶。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是技術的最終用戶,關鍵看該企業是否出資訂購該項技術的研發。
      第二,項目組的成員必須是產學研結合的“產”必須包括研發成果的用戶企業。
      第三,項目組采取公司制運作模式,按企業法人運營。CRC設立董事會,董事長和董事的人選由CRC成員單位提出和決定,董事長由成員單位之外的獨立人士擔任,董事中的多數必須由產業界人士出任。
      政府對CRC項目予以資助,同時要求CRC人員所在單位對CRC人員給予支持,免費使用CRC人員所在單位的科研儀器、設備。政府資助周期為7年,項目結束后CRC不再存續;希望延長期限的CRC,必須重新參加新一輪的評選,評選每兩年進行一輪。2006年,CRC年預算最低為690萬澳元左右,最高為5540萬澳元,平均為1390萬澳元;政府與非政府投入之比為1∶4.6。
      澳大利亞大部分研究計劃都支持大學和研究機構承擔用戶清晰的研發項目。所謂用戶清晰,就是研發項目由企業提出并由企業出資訂購。旗艦計劃是優先發展領域的研發計劃,2005年-2006年,有250個企業及其他研究機構的人員參與合作研究。ARC負責管理面向大學、支持基礎研究等內容的計劃,“聯接項目計劃”是其中的一個計劃,它的目的是把大學和企業聯接起來,支持產學研合作解決生產難題。該計劃最多可提供與企業投入資金等額的資助,2007年每資助1澳元,拉動項目實施單位投入1.79澳元,后一數字2009年第一輪項目達到1.80澳元。
      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CSIRO)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研究單位,其最大的特點是與企業結合解決國家的前沿科學問題。2007年,CSIRO的研發費用為9億澳元,其中6億澳元來自政府,3億澳元來自各種基金和企業;CSIRO的科研人員也進入CRC承擔研發項目。2006年專利轉讓收入為3000萬澳元。

      政府支持科技成果的商業化

      澳大利亞各州政府都有資助科技成果商業化的計劃,如維多利亞州政府的技術商業化計劃、創業企業計劃、高創新性中小企業建設計劃等。
      澳大利亞政府還出資設立一些技術商業化的中介機構,作為科研成果商業化的平臺。這些中介機構的性質是企業法人,經營預算的60-70%來自政府資助。資助一般以政府計劃項目的形式下達,由中介機構與客戶共同申請;有的以對中介機構免費或低價補貼的形式下達。昆士蘭州成立了澳大利亞商業化研究院(AIC)和QMI公司,前者幫助中小企業尋找技術源,把企業與大學對接起來,實現技術商業化;后者幫助中小企業吸收消化技術,提供制造業領域的中試和二次開發服務。維多利亞州成立了INNOVIC中心,幫助發明人創業,提供專利搜索、咨詢、評估、創業輔導等服務。大學也都普遍設有創新中心,從事成果商業化工作。

      以創新為導向使用和培養人才

      澳大利亞設立首席科學家制(CS),發揮科學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的作用。首席科學家由創新、工業與科研部部長任命,任期一般為3年,其職責是以獨立的立場就有關國家科技發展方向等重要議題向政府提出建議,把政府、公共研究機構和企業聯系起來。現任首席科學家Pea-cock博士是澳大利亞杰出的分子生物學家,2000年總理科學獎獲得者,在學術界和企業界均有突出建樹。首席科學家等杰出科技人才還是總理科學、工程與創新理事會(PMSEIC)的成員。首席科學家也是聯邦、州區創新顧問委員會、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合作研究中心委員會以及州政府創新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成員等。
      BAA計劃是10年期的國家大計劃,其中一項計劃就是提高和保持創新技能的人才計劃。內容包括鼓勵學校增加科學、數學與技術課程,培養教師,為研究生提供教育貸款,加強互聯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資源共享,提高全民科學意識和對科技的興趣等。在除BAA以外的其他計劃中,也包括大量人才計劃。如ARC杰出人才中心計劃,科學發現計劃的研究人員培養計劃、聯邦研究人才計劃等。這些計劃資助的對象是研究人員個人或研究團隊;有的向全世界高級研究人才開放。
      在大學職稱評定上,昆士蘭大學采取統一的創新標準。這個標準有三個方面。一是國際認可,征詢全世界最杰出的同行專家意見,對成果質量作出客觀判斷,確保創新具有國際一流水平;二是社會認可,考察研究成果是否獲得國際國內重大獎勵,確保創新具有重大社會影響;三是市場認可,考察研究成果是否應用于生產實踐,確保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帶動。只要獲得了國際認可、社會認可、市場認可即可晉升,不必論資排輩,也沒有名額限制;否則終身無法成為副教授、教授。所以這里的教授非常難得,數量較少,但水平確是國際頂尖的,做到副教授就非常不易。

      澳大利亞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做法的啟示

      一、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核心是提高創新能力。圍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改進體制機制,制定創新政策,集中創新資源,精減計劃種類,強化項目銜接,大幅度提高國家研發能力,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化能力,以及勞動者的生產技術能力。
      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創新主體之間的聯系。促進大學、研究所與企業與之間的合作和交流,知識與技術向企業的轉移、擴散,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和交流,科技人才的流動。當前的重點是支持合同研發、創新聯盟和技術轉移。可以通過“合同研發資助計劃”,配套資助直接來源于用戶企業的研發項目,大力發展研發服務業,引導科技要素向企業聚集。
      三、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就是建設全員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是由各個創新主體組成的,也是由專業科技人員和非專業的創新人才組成的。應把把合同研發、成果商業化納入科研人員評價體系,賦予國家研發(實現國家目標的研發)、自由探索、合同研發、成果商業化同等的權重,改變論文導向,建立創新導向。對承擔企業研發項目的科學家或工程師,接收博士學位或同等學歷研發人員的企業給予資助。
      四、以創新鏈為對象建設創新政策體系。在傳統的政策框架下,科技與產業是相對分離的,科技政策對象往往限于研發鏈,很少包括產業鏈和市場鏈,影響了科技產業化能力和市場化能力。把科技政策、產業政策、市場政策統一起來,建設涵蓋研發鏈、產業鏈、市場鏈的創新政策體系,是當前公共政策發展的一種趨勢。 (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相關稿件
    · 澳大利亞經濟今年第三季度環比增長0.2% 2009-12-17
    · 澳大利亞繼續嚴審礦業投資 2009-12-11
    · 澳大利亞連續加息 央行加息仍待時日 2009-12-07
    · 澳大利亞:積極推動減排立法 2009-12-03
    · 留學澳大利亞:看上去很美 2009-12-03
     
    1000部羞羞禁止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最近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欧美性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特黄特色特爽大片老鸭|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污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xxxx69|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永久精品ww47|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国产精选之刘婷野战|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香蕉久久成人网| 极品艳短篇集500丝袜txt| 女人让男人桶app免费大全| 国产在线观看麻豆91精品免费 | 亚洲毛片免费看|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欧美激情另欧美做真爱|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人气排行fc2成影免费的| 中文字幕三级理论影院|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做暧暧免费小视频|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 男人肌肌插女人肌肌| 小猪视频app下载版最新忘忧草b站| 刘敏涛三级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ts20p1hellokittyshoes|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色多多在线观看视频| 幸福宝隐藏入口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小说 | 本子库里番acg全彩无遮挡| 好吊妞免费视频|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456| 欧美成人亚洲欧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