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醫療改革主要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看病貴,二是看病難。中國目前好醫院太少,也就是所謂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怎么解決看病貴與看病難?先來看看怎么解決看病貴問題。如果政府將全國人民看病的所有費用全包下來,就不會有人抱怨看不起病了,可這是不現實的。
如果全民實行醫療保障,個人承擔小部分,保險公司和政府承擔大部分,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負擔。但是,由于并未杜絕醫院賺錢的欲望,醫院還是會鼓勵醫生多開藥、多做檢查,看病費用還是會增加,結果是個人負擔部分可能不降反升,保險公司和國家承擔的部分則增加得更多。
由于病人與醫生之間存在極其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病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么藥、吃多少藥,不知道應該做什么檢查,所以病人只好一切聽醫生的。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如果醫院和醫生又有賺錢的欲望,這種欲望就非常容易實現。
解決看病貴的一種有效方法是讓醫院成為非營利單位,以治好病人為目的,國家將病人看病的所有費用全包下來,醫院則將所有收入上交國家,醫院所需費用全來自于財政撥款。這種模式類似于現在歐美發達國家公立醫院的模式,但條件是國家要包得起。對中國這樣的經濟還不夠發達的國家,這種模式至少在目前還不現實。
還有一種模式在目前則相對更現實、更可行,就是增加名牌醫院的數量,使名牌醫院之間形成競爭,競爭的結果是看病費用下降、服務質量上升。這種模式是不杜絕醫院和醫生的賺錢欲望,但是,讓它們像生產商品的企業一樣在市場上競爭,條件是名牌醫院數量要足夠多。
而建一所名牌醫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人員,大量增加名牌醫院就更是短時間內不可能的事。解決這一難題的最佳途徑是讓現有的名牌醫院兼并現有的非名牌醫院,將非名牌醫院改名為名牌醫院,同時將名牌醫院的醫生、技術、設備輸送到新的醫院,使現有的非名牌醫院在相對較短的時間提高水平、提高知名度,從而提高對病人的吸引力。這比國家新建名牌醫院更快更省錢,也比對現有非名牌醫院進行改造、提高更快、更有效果,因為即使改造了,其名氣短時間內仍然建立不起來,病人對之還是不放心。
少數名牌醫院兼并數量更多的非名牌醫院之后,名牌醫院數量大大增加,在北京,就可能出現十幾家協和醫院、北京醫院、阜外醫院、兒童醫院等名牌醫院,病人看病難問題就會緩解。數量多了之后,不同醫院之間,比如協和醫院與北京醫院之間就會出現市場競爭。而為了不至于在競爭中被淘汰,醫院就不得不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治療費用。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看病貴、看病難的根源在于少數名牌醫院壟斷了市場,中國醫改的重點應該是醫院兼并,讓名牌醫院兼并非名牌醫院,這是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最現實、最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