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東等地多家鋼企人士承認,公司是在按照日韓長協的降幅預付款。但他們宣稱,這不是接受日韓長協,“只是按照67%的降幅臨時預付。”“市場已經接受了33%的降價。”上述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67%的預付款是三大礦聯手推動的結果。
“三大礦山的強勢地位仍舊沒有改變。”有商務部研究員對媒體表示,在長協遲遲未確定的情形下,礦山已經甩開鋼協和寶鋼,直接與鋼企談判,這讓“中國價格”成為只有FMG一家執行的價格。
針對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目前與三大礦山的談判仍在繼續”的表態,有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三大礦與中方的長協談判已經名存實亡,“即便有談判,也是在應付中鋼協。”“難點不僅在三巨頭身上,而是要所有供應商接受長協價格,這才是最難的。”分析人士表示,三巨頭目前供應中國市場60%的鐵礦,讓“中國價格”成為所有供貨商接受的全國統一價格還很遙遠。
點評:這真不是新聞。從中鋼協與FMG達成協議的那一天起,明眼人都知道這個協議就是個給國人的“交待”,用尖刻的評論說是花89億美元給自己找了個臺階。媒體還揪著這價格不放,認真盤點有多少鋼企執行,不是讓中鋼協尷尬嗎?是中國鋼廠不團結也好,談判策略沒掌握好也罷,內部總結教訓盡可以談透,但有一條,千萬別再太官氣十足,沒搞好調查研究,就擺架子,最終摔大跟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