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赫斯特奶牛聽著悠揚的音樂,排著隊進入瑞典開發的擠奶站臺“送奶”。6000平方米的擠奶站臺,每10分鐘就有112頭澳大利亞奶牛同時產奶,每頭牛每天作業三次,總產鮮奶60噸/天。 這是荷蘭還是新西蘭?事實上,這是8月底的黑龍江中北部齊齊哈爾克東縣。
這片位于北緯47度的土地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亦是紐交所唯一中國乳制品上市公司——飛鶴乳業的大本營。 8年前,克東縣工牧乳品廠技術員冷友斌東拼西湊248萬元保住“飛鶴”品牌;8年后,冷友斌以飛鶴乳業董事長身份敲響紐交所主板上市的大鐘。持有飛鶴乳業900萬股股份的冷友斌,目前身家已達20億元。 “登陸紐交所、引進紅杉資本,說白了都是用外國人的錢做中國人的嬰兒奶粉。我們有北緯47度的自然資源,又引進了最優質的奶牛和擠奶生產線,與雅培、多美滋相比,我們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管理與品牌!鄙现苣┰诮邮蹸BN記者專訪時,冷友斌說得很實在。
借錢力保斷翅的飛鶴
飛鶴乳業前身叫克東縣工牧乳品廠,這是一家隸屬黑龍江農墾局的國有乳品廠。從冷友斌的姥爺、父輩到他本人,三代人都在這家乳品廠做技術員。 2001年5月,冷友斌與另外6位員工共同出資248萬元收購了瀕臨破產的克東縣工牧乳品廠,成立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盡管有“飛鶴”老品牌撐腰,但二次創業之路并不平坦——背負著1400多萬元的債務,沒有廠房和牧場也得把牌子做起來。 “我是家里第一個轉行做市場銷售的乳品技術工人!崩溆驯蠡貞浀。 改制后的飛鶴乳業規模較小,銀行不肯冒險借錢,公司就連收奶的資金都是向經銷商賒賬的。“經銷商先打錢后賣貨。兩三個月就滾了7000多萬元資金!崩溆驯笳f。此后,冷友斌至今仍記得“2001年底還了一筆60萬元的債款,還向國家繳了200多萬元的稅”。 終于扭虧為盈了,但冷友斌心里清楚,盈利的錢是有限的,還債后剩下的一丁點兒錢又用作工廠等固定資產的建設中,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盎ㄊ袌龅腻X和社會的錢總是有限的,在北京大學讀書結識的朋友建議我到股市上籌錢!崩溆驯笄宄趪鴥壬鲜袔缀跏菦]戲的,于是他開始尋找在海外上市的機會。 2002年3月,冷友斌帶著飛鶴乳業加盟美國乳業有限公司(ADY),成為其在中國的第一家獨資企業。次年5月8日,飛鶴乳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起死回生后的重任
盡管外界認為斷翅的飛鶴在海外資本的護航下重新飛起來了,但事實上,“2001年至2005年,飛鶴乳業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冷友斌向CBN記者如是說。尤其在2005年,飛鶴再次受到折翅威脅。當年9月,冷友斌手里的周轉資金告急,如果拿不到一筆外來資金“緊急輸血”,企業將倒閉崩盤。 “起因還是建基地,我采取先挖地基、畫圖紙,再找錢的方式。雖然當時開董事會會議大家都不同意這么冒險的做法,但我作為大股東還是拍了板。”冷友斌說,挖好地基后資金鏈已經快斷了,“那天正好開完訂貨會,我坐在賓館里,感覺整個人像散了架一樣,以為自己病了。去醫院檢查又啥事兒沒有!崩溆驯笳f,這就是壓力,身為負責人的壓力,是過去做技術員不曾體會到的。 就在山窮水盡之時,冷友斌拿到了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后的第一筆融資資金——300萬美元,飛鶴乳業這才得以起死回生。 今年6月8日,飛鶴乳業成功轉板至紐交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乳業在紐交所主板上市的第一家企業。并在8月11日與紅杉中國成長基金簽訂了6300萬美元的對賭協議。 不久前還是負資產的飛鶴乳業,轉眼間就積累了高達40億元的品牌價值,在國內開設八家工廠,銷售網點多達8萬多個。 不過,在冷友斌看來,徹底取消奶站模式才是提高奶農收入、確保國產奶粉與洋奶粉抗衡的根本所在。在接受CBN記者專訪時,冷友斌透露:飛鶴乳業將投資50億元建設10個萬頭牧場;同時還要新建1000個小牧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