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大大的黑帽子,莫名其妙忽地給扣上了,莫名其妙忽地又給摘了——在剛剛過去的這周末,因幫患塵肺病的張海超“開胸驗肺”而一夜成名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可謂是全國最郁悶的單位之一了。 8月12日,河南省衛生廳下文對鄭大一附院通報批評,稱其在不具有職業病診斷資格的情況下,進行職業病診斷,既沒立即上報衛生部門、也沒建議張去上一級職業病防治所鑒定,違反了《職業病防治法》,“就算給病人看好了病,也不能說它不是黑診所”。
8月14日晚,河南省衛生廳又發通告,稱鄭大一附院等3家醫院在自愿申報的基礎上通過了衛生廳審查驗收,獲得職業病診斷資格,被確定為職業病診斷機構。 對張的病,協和醫院、北醫三院等一干大醫院僅看胸片就斷言是塵肺,而擁有職業病鑒定資格的鄭州職業病防治所卻死活說只是肺結核,最后,沒有鑒定資格的鄭大一附院通過“開胸驗肺”證明張的病是塵肺無疑,卻因此惹禍——沒資格的醫院查出了正確結果,有資格的醫院,偏偏怎么著都查不出正確結果,那這個“資格”是誰給的、拿來管什么用的呢?一個兩天前還被通報批評、沒資格的“黑診所”轉眼就成了“有資格的”,這又意味著什么呢? 有句話說的好,如果把對鄭大一附院通報批評看成是傷了當地顏面之后“給小鞋穿”,那就想得太簡單了。一個職業病診斷資格,刷地就把醫療機構分成兩撥,掌握了對資格的分配、掌握了有資格的醫療機構,基本上也就掌握了職業病診斷結果——這對“降低”當地職業病發病率、不給領導抹黑、不給經濟發展添堵是至關重要的,有資格的機構來回來去始終看不出塵肺的原因就在這兒。 同理,如果把突然給了鄭大一附院職業病診斷資格看成是輿論壓力太大、沒頂過,那也想得太簡單了。不管鄭大一附院是自愿申報還是“被申報”,不管審查驗收怎么不到兩天時間就完成了,總之,你現在有資格了、被招安了,下回看病的時候也該知道“立即上報衛生部門”了。而以后的“王海超”、“李海超”還能不能第一時間知道真實的診斷結果,恐怕就要打個問號了。至少眼下,曾在通報批評后喊過幾聲冤的鄭大一附院已經變成上上下下“拒不接受采訪”,沒有乍獲資格的驚喜,只有可怕的沉默。 在自個兒的一畝三分地上,既是管理者也是裁判者,既分配資源也分配資格——這種權力模式咱們都見過,資格淪為工具、同時還要捎帶著謀些私利或者幫某些人謀些私利的事兒也就隨之而生,只不過多半不像“開胸驗肺”事件慘烈跟夸張罷了。 比如,據報道,武漢市民姚先生前幾天到江岸區房產局檔案室查詢自己的購房評估報告,復印其中幾份文件共8張紙,被收了“咨詢服務費”119元。江岸區房產局稱,復印房屋檔案收費標準為1元/平方米,姚先生的房子有119平方米,所以收費119元,且該收費標準通過省物價部門核準,已執行了很長很長時間——咱們在驚嘆江岸區房產局這筆錢收得很強很霸道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問問,為什么沒有價格審核資格的老百姓個個都知道“復印8張A4紙收費119元”是訛人,而有價格審核資格的物價部門就偏偏看不出來呢?這種匪夷所思的資格,恐怕遠遠比一兩個匪夷所思的價格、一兩個匪夷所思的事件可怕的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