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判斷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是否觸底,不能僅僅盯住幾個經濟數據進行表面解讀,而要理性分析制約世界經濟復蘇的深層因素。如果說,復蘇是由一連串的經濟事件引起的,那么今天,世人能夠看到的正面經濟事件實在不多。
本來按照美國金融改革的邏輯,是通過賦予美聯儲更大的權力,讓其作為超級監管機構肩負起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責任。同時加強對銀行的資本、流動性以及杠桿率進行嚴格監管,要求對沖基金必須在政府進行注冊,大型對沖基金將受到聯邦政府的監管,但是,華爾街金融寡頭們近來的行動表明,它們要么是通過某些與政府有關的人從中運作成功地規避了政府的約束,要么是美國政府壓根兒就不想真正約束這些金融巨頭。因為美國政府曾經通過它們長期玩弄世界經濟于股掌之間,獲取的回報也難以統計。如今,它們對美國政府來說,仍然有著巨大的利用價值。可見,只要華爾街背后的大老板——美國政府不想對其徹底整治,世界經濟要想恢復平穩是不現實的。 另一方面,世界經濟要邁向持續健康發展之路,就必須在修復現有經濟失衡的基礎上,以新產業革命作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引擎。遺憾的是,自從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與經濟危機以來,盡管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都在為恢復全球經濟信心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主要大國之間也展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政策協調性。但作為危機重要原因的全球經濟失衡狀態迄今仍在繼續。美國民眾可以暫時節衣縮食,但他們改不掉“寅吃卯糧”的消費習慣;美聯儲也許會看在中國這個最大債主國的面子上稍微檢點一下貨幣政策,但他國休想看住美國印鈔機。求解世界經濟失衡問題,不僅需要美國及時回收不負責任的經濟政策,也需要各國深刻檢討各自并不那么優化的經濟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