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云南多個水體砷含量嚴重超標》發表以來,一篇題為《云南砷超標: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的網評在各大網站出現,引起了廣大網民關注,文章摘要如下。
關于砷超標的原因及治理辦法,有關專家與云南省的專家看法相左。在這個問題上,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否則,某些人的面子保住了,卻可能丟了民心這個“里子”,就得不償失了。
云南砷超標事件,不是今年發生的。去年6月云南高原湖泊陽宗海發生砷嚴重超標事件以后,云南省十分重視,迅速找到了污染源,并對相關責任人和企業進行了嚴肅處理。全省還以此為反面案例,掀起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從道理上說,此事應該對促進云南各級政府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上了一個大臺階。
然而,從去年底開始,就不斷有聲音反映:云南陽宗海砷超標可能并不像原來省專家組認定的那樣,是某個企業污染所致,而有可能是地質原因造成的;不少人對一個小企業能在數月內污染整個湖水表示懷疑。這個聲音乍一聽有些聳人聽聞,仔細想想卻也有些道理。從新聞報道的情況看,目前專家們對此事的懷疑,已經從私下表達觀點,上升到了公開呼吁有關部門進行干預。
遺憾的是,在半年多的時間內,有關部門似乎得了“失語癥”,對專家和輿論的看法不采納、不回應、不行動。更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半年內,與陽宗海位于同一區域的柴石灘水庫、南盤江部分流域、大屯海等相繼被媒體曝光出砷含量嚴重超標,其中大屯海砷值為國家規定的96倍。有關環保部門對此進行了解釋:是由于企業排放所致,政府將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這一解釋,凸顯了在云南砷超標事件中,某些部門難以掩飾的尷尬。一年以前,云南省就以陽宗海砷污染事件為由,在全省進行科學發展觀教育,應該說教訓是十分深刻的、認識是比較到位的,想必全省應該建立了對涉砷污染的檢測監督措施,從體制、機制上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現在一年多過去了,云南水體砷超標的程度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邊全球招標、欲投資數十億元治理陽宗海,另一邊又爆發了更多的、比陽宗海更嚴重的砷污染事件;一邊對陽宗海砷超標采取禁湖措施,另一邊對污染程度更高的其他水體卻秘而不宣,甚至稱“數據保密”。在云南的眾多水體的深處,到底發生了什么?到底是誰,“毒害”了云南清澈甘甜的水體?
對于專家和涉及此事人員對于水體砷污染原因的質疑,不應該置之不理,而是要進行范圍更廣、層次更高、方法更嚴謹的多學科調查,給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如果調查結果像地方政府此前調研的那樣,砷超標是企業排放所致,那么社會各界才會心服口服。當然,也要有人為這一年來新發生的砷嚴重超標事件負責,人民群眾有權利要一個說法,不能在陽宗海問題和其他水體問題上,繼續持“雙重標準”。否則,2008年由于陽宗海砷超標被問責的20多位官員,不就白白被問責了?
反之,如果調查結果像一些專家懷疑的那樣,砷超標是地質原因造成的,那就應該及時糾正此前認識上的錯誤,不但要為此前遭錯誤對待的企業平反,也應該給此前被問責的官員們一個說法。
水體所含化學元素的變化,是非常復雜的事情。人為與自然界的因素,都可能導致這些變化。砷超標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人們期待一個在科學的調查基礎上,實事求是的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