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礦石價格談判進入關鍵時刻,參與各方都在爭取達成對自己有利的定價方案之際,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突然宣布其董事會撤銷與中鋁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與此同時,力拓與同為澳大利亞礦商的必和必拓(BHP)就合資經營西澳鐵礦石生產項目簽署非約束性協議,擬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以經營兩家公司在西澳大利亞全部的鐵礦石資產。
就在今年2月,中鋁才剛剛與力拓達成價值195億美元的注資協議,當時力拓正處于拒絕必和必拓換股協議之后的風雨飄搖之中,股價因大宗商品價格暴跌而一路下行,公司的債務問題日益凸顯、中鋁的注資協議一度成為力拓的救命稻草,對此國內部分評論人士抨擊不斷,認為中鋁對力拓的出價過高,會和去年中國平安投資富通等走出國門的行為一樣,成為國企新的滑鐵盧。 然而,隨著3月以來的全球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大宗商品因主要國家先后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潛在的通脹因素逐步發酵而出現快速走高,力拓的股價大幅回升,中國企業一系列的澳洲并購資源企業的事件也引發了有關澳大利亞經濟命脈會被中國控制的憂慮,力拓轉而主動尋求與必和必拓的合作以抵御這種“威脅”,逐步恢復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更使得力拓的現金流得以改善,能夠通過直接募資方式取得必需的資金,從而有了拒絕中鋁入股的底氣。 相比力拓拒絕中鋁的消息,力拓與必和必拓的合作更為引起市場關注,因為這兩家企業同屬全球鐵礦石生產企業的三甲之列,其合作協議的達成將會造成原本集中度就非常高的鐵礦石市場面臨壟斷程度進一步提高的態勢,無疑將給予這兩家澳洲企業更大的定價談判權利,從而迫使中國鋼鐵企業接受一個比預期更高的鐵礦石合同價格。 中鋁折戟力拓彰顯了以下幾點問題和教訓:其一、資源定價權已經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談判的重要籌碼,而在紙幣因為主權國家的大量濫發而出現貶值危機時,各國對于資源定價權的爭奪也將更趨于白熱化,我們有必要加強對于有定價權的資源的資本控制,并且拓展對其他資源的占有和定價權利;其二、我們看問題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必要的時候行動應當迅速果斷,有些機會可能稍縱即逝,那些對未來發展有決定性的投資,不應局限于眼前可能出現的損失,而應當著眼于未來的整體發展做出判斷;其三、在走出去的時候應當著力解決其他國家對于中國控股的憂慮,特別是在中國企業大量介入某一領域投資的時候,必要時應當有統一的規劃和行動協調,并且調動當地輿論以達成對自己有利的安排。 在潛在的鐵礦石價格壟斷的威脅下,中國企業也應當積極運用反壟斷法保護自己的利益。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合作牽涉的不僅僅是中國企業的利益,也會威脅到亞太和歐美鋼鐵企業,因此也有必要通過一些國際間的反壟斷合作來限制甚至阻礙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合作安排。中國企業應當學會主動利用國際規則來獲得對自己有利的裁決,而不是被動的應對國外廠商的步步進逼,唯有如此,才能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
|